亚太地区12位女性创意总监的职业发展现状报告(2)

原文/Mumbrella Asia

翻译、撰文、编辑/SoleilDu @ TOPYS

“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现象长久以来一直是女性难以突破的职场障碍。就广告行业而言,放眼全球国际性的广告公司,仅有3%的女性做到了创意总监的高位,而她们也并非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今年,Mumbrella Asia对分别来自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地区的12位活跃在世界顶级广告公司的女性创意总监进行了采访与调查。透过她们的视角与讲述,我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一窥现代职业女性高管的职业发展现状。


Yuka Tsukada,日本,Dentsu(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创意总监


请向我们简述一下你的职业背景与成就。

加入电通广告公司以后,作为广告文案编写人我在平面设计与电视广告策划方面都获得了一些经验。2006年的时候,我被任命为创意总监。自2014年以来,我加入了电通视觉传达设计中心的创意部。除了大众传媒这一部分,我还经常负责涉及数字化内容的活动和公众设计的创意,由此也给了我机会去接触不同领域的人。我代表日本作为评审团成员出席 戛纳国际广告节、克里奥和Spikes Asia(亚洲广告节)等广告大赛。2010年,我获得了具有很高声望与专业影响力的日本广告行业协会授予的年度优秀创意人的称号,是电通公司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创意人。


请问你的职业榜样是谁?

我想我并没有特定的榜样或者崇拜者。


你认为玻璃天花板效应是真实存在于日本的广告界么?

对日本的女性而言,直到1986年颁布的“平等雇佣法”实施才获得了少量的机会能进入广告行业。这也许是造成为什么日本的女性创意总监如此之少的最大原因。如今,不在少数的女性投身了创意行业,相信创意界的女性高管会越来越多,人数会逐渐攀升。


你认为当女性做到高层管理人员的位置,在职场工作中会面临到哪些特殊的挑战呢?

与其将男性视为竞争对手,我更倾向于一视同仁,将每个人都视为共同团队的重要一员。我一向是强调尊重个体,无论性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个人意识与人生目标。我总是尝试去激励我的同事们,激发他们的自主性与上进心。仅仅追求职位的攀登并非我所期望的。我只是想要做出好的作品。我希望和与我有着共同目标的人一起努力向前。能在一个能做出杰出作品的团队里成为一员,且拥有良好的个人发展,这是我最满足的。我的职业路径其实很简单。


请问你对于“女性并不想成为管理者”的观念怎么看?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观点我是认同的。如果管理者的工作只是监督一个团队组织的运作,我觉得对很多女性创意人而言这并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创意人生来就比较感性,更关注自我的作品与创意。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也有一些女性,考虑到自己的年龄与事业发展,会愿意参与到更年轻的创意人团体中,在我看来,她们多少有点类似于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存在于公司里。

无论如何,较之于男性,女性确实会更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点。除了收入和身份因素,办公环境对女性来说同样十分重要,女性更在意工作的意义、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办公氛围是否舒适和谐,如果这方面没有保障,很多女性会选择离职去创业或者做自由职业者。


你对于由一些男性创意总监提出的所谓女性不如男性有创造力的说法持什么观点?

如今,所谓“创造力”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不清楚提出此番言论的背景环境是什么。我认为,在很多方面,女性是十分具有创造力的。至少,对我来说这样把男性与女性拿来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那些渴望成为创意总监的日本女性,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通常来说,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坚持不放弃。你坚持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机会自然会找到你。除此之外,要培养自己强大的适应能力。因为女性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总是要比男性做得更优秀,付出更多。


Euna Seol, 韩国,PostVisual设计公司,首席执行官 & 创意总监


请向我们简述一下你的职业背景与成就。

我是一个梦想家,我相信沟通传达的力量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0年,我创建了PostVisual设计公司,并在2013年被智威汤逊收购。我们2004年就在戛纳国际广告节获得了Cyber Gold Lion的金奖银奖,并在2006年获得了纽约广告节的铜奖。除此之外,在全球各大赛事里我们共获得过超过60项奖项。我们曾服务过Nike, Innisfree以及Yuhan-Kimberly(韩国柳韩-金佰利)等多家客户。


请问你的职业榜样是谁?

舞者Pina Bausch(皮娜·鲍什)、导演Woody Allen(伍迪·艾伦)、作家Haruki Murakami(村上春树)等等这些有故事的当代艺术大师我都很欣赏。他们有很强的自我认知与思考,总能给全世界带来感动与惊艳的作品。


你认为玻璃天花板效应是真实存在于韩国的广告界么?

在韩国,无论性别,想要做到创意总监都需要你有极强的竞争意识,并且要全身心的投入。韩国女性要投身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努力工作,同时又要肩负起传统观念赋予女性作为家庭妇女和母亲的职责,这真是一个忙起来无穷无尽的过程,一年365天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够用,你需要在两种工作中无限循环地切换身份。女人总是极尽所能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但真的很难所有的事都能兼顾并做到令人满意。


你认为当女性做到高层管理人员的位置,在职场工作中会面临到哪些特殊的挑战呢?

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不久,我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真的无时无刻不想和我的孩子待在一起,但因为工作我不能。我对他们真的感到十分愧疚,我总觉得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爱。我需要在工作方面表现完美。我倾注了太多心血和时间在工作上,却忽视了家庭,我真的没有平衡好家庭与事业,到后来,我觉得被巨大的压力拖得筋疲力尽。虽然经历了好长一段艰苦的日子才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但我还是学到了异常珍贵的一课:我认识到了平衡与取舍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对我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请问你对于“女性并不想成为管理者”的观念怎么看?

我认为凭空推论女性是否有成为管理者的意愿是很难也是不客观的。


你对于由一些男性创意总监提出的所谓女性不如男性有创造力的说法持什么观点?

你如何来定论女性没有男性那么拥有创造力呢?哪怕是寻找到所谓的有可信度的论据来辩论此事,也是很难让人信服与保持客观性的。我选择对此不予评论。也许提出此观点的人本来就具有自卑情结。


对于那些渴望成为创意总监的韩国女性,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某种层面而言,我倾向于不给予他人过多的建议。取而代之,我倒是很建议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的更深层面地审视一下自己的心,倾听自己,你会得到答案。

 

Valerie Cheng, 新加坡,Southeast Asia, FacebookFacebook东南亚地区)首席创意官 & 纽约广告节执行评委


请向我们简述一下你的职业背景与成就。

我是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位摄影摄像师的助理。我凭借视频剪辑的专业技术取得了这份工作。后来,我的老板问我是否愿意在工作室的空闲时间钻研一款名叫Macromedia Dreamweaver的网页设计软件,我接受了。这就是我自学数字媒体设计的开始。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精通这个领域,也很难有获取这方面的课程的途径。

我自学并钻研数字媒体设计的理论原理,并将其不断付诸实践的六年后,我成为了CCG.XM(即XM Asia,现在智威汤逊旗下的全球数字营销机构- MIRUM的艺术总监。另一个里程碑似的事件是,我们为新加坡航空设计并创建了他们第一个可供网上订票的网站。后来,我去了Arc Worldwide(凯旋国际,Leo Burnett的数字部门)任职创意总监。那里磨练了我成为一名创意领导者的技能与自我能力的培养。

Leo Burnett我获得了许多品牌方面的经验与知识,服务过如宝洁、惠普、虎牌啤酒等著名企业。正是从那时起,我真正确定了自己对于广告行业的喜爱,也意识到了创意与传播对商业的巨大影响力。直到有一天,Leo Burnett的全球首席创意官Mark Tutssel邀请我加入集团的全球委员会。我可能是这个委员会目前为止最年轻的成员,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荣耀,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在这里,我得以有机会接触到全世界最优秀的创意人和创意界高管,可以学习到他们是如何管理与表现的。直至今日,我依旧难以表达我对在Leo Burnett工作经历的感谢。

再后来,我去了一段时间阳狮集团,后出任了JWT/XMECD。后来樟宜国际机场和新加坡旅游局的项目的成功,让我再一次受到鼓舞,我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与不懈地努力坚持。此后,我又被升职为首席创意官并连任五年的艺术总监。在JWT出任全球创意总监的经历和出任本土或区域性总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我在JWT伦敦的团队简直是我的“梦之队”,我们服务了太多世界一流的品牌,并深受好评、尊重与信赖。

Facebookoffer到来的时候,正是最好的时机。我正好想尝试一些不同于以往近二十年的广告行业里工作经历的新鲜事了。虽然在这里仅仅才六个月,但我仿佛收获了价值六年经验的新知识。每一天都有新的内容可学


请问你的职业榜样是谁?

Linda Locke我在Leo Burnett的时光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收获,Linda Locke功不可没,她是我的上司,我们这整个区域的执行创意总监。从她那里我学会了坚持不懈,你想要的都可以通过你的才能与努力获得。她工作的方式与她对于这个行业一如既往的激情,一直深深地鼓励与影响着我。她会对努力工作的人表达赞扬,也会对工作懒惰的人严厉。她工作的每一分秒都是高效率与认真的,她把我“丢弃”在“深潭”里,让我得到了更大更快速的锻炼与成长。虽然那是一段几近崩溃的日子,但也是这段日子让我第一次离D&ADCannes这样的顶级大奖如此之近。


你认为玻璃天花板效应真实存在于新加坡的广告界么?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从未在任何时候遭遇到所谓玻璃天花板效应。我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努力更胜于我的天赋,这其中有太多自我的牺牲了。27岁时,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我几乎从未在凌晨十二点之前回过家,我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我的妈妈帮忙带大的,我知道我对我的儿子有所亏欠,但幸运的是我的儿子一直对我很亲近与依赖。

我的团队里有很多女性创意人,在成为母亲的人生阶段,对事业和家庭优先级的选择对我们来说在所难免。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二十岁后期和三十岁前期,然而这也正是女性的职业上升期,是能否成为总监或者其他高层人员最关键的时期。当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当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很多真正热爱广告行业的女性也会在这个时期转为自由职业者。


你认为当女性做到高层管理人员的位置,在职场工作中会面临到哪些特殊的挑战呢?

在办公室,我从未觉得我所面临的挑战与男性领导者有所不同,我倒是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具优势。我觉得有时候客户会给予女性创意领导者更多的欣赏与倾听。我坚信我们女性生来就更感性也对事物和人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至于管理方面,我觉得我们的敏感更能帮助我们去处理人事关系和感知他人的需求。总而言之,我认为一直以来我都深受公司高层的厚爱,因为他们明白女性能升职竞争到这个层面有多么难得,他们很珍惜和赞赏这些有真正实力的女性。


请问你对于“女性并不想成为管理者”的观念怎么看?

一般而言, 其实无论男女,就是有一部分人是并不享受承担管理者的责任这件事的。我认为公司应该多挖掘那些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或者去培养他们成为领导的能力。我就是很幸运的被Linda Locke培养出来的。确实,通常女性在展现自己能力时会更谦逊,也更害羞,也会更自我怀疑。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更需要他人的鼓励与认同感。


你对于由一些男性创意总监提出的所谓女性不如男性有创造力的说法持什么观点?

我并不认为上帝会如此偏心。正如我上面提及的,女性的优势在于有更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感知能力,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他人,因此才能做出更打动人心的作品。


对于那些渴望成为创意总监的新加坡女性,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做好努力奋斗的准备同时也要学会更“聪明”地工作,要学会提高效率,事半功倍。要学会划分与管理时间,适当投入一部分时间给工作以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学会平衡自己的工作与家庭生活,幸福的家庭生活会带给你更多的灵感和好创意。最重要的是,对于你真正喜爱的事业,一定不要轻言放弃。勇敢地去和老板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把想法变为现实。如果他们珍惜你,你一定能梦想成真。





  未完待续:)

下期受访人物预告 :


Fiona Chen(陈燕燕), 中国 , Ogilvy & Mather Shanghai (上海奥美广告),创意总监

Damisa Ongsiriwattana , 泰国,Ogilvy & Mather(奥美广告公司),创意总监

Uzma Farhan,巴基斯坦,IAL Saatchi & Saatchi(盛世长城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



  延伸阅读  → 

亚太地区12位女性创意总监的职业发展现状报告(1)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哪个商场愿意以书为主题策展?当然是乐蓬马歇
    怎么有一个巨型纸片人在商场里读书?
    by 鲸鱼
    6 评论
    102 赞
    50 收藏
      2024国誉设计大奖,让文具回归初心
      好的设计大道至简,文具也是。
      by 鲸鱼鱼鱼鱼子
      9 评论
      67 赞
      33 收藏
        地铁站里有一道彩「红」,是青春的颜色啊
        青春期的脸红全被《跃动青春》搞明白了。
        by 鲸鱼鱼鱼鱼子
        5 评论
        60 赞
        51 收藏
          环球街角指南丨街道,不止于一条路
          一条街,可供我们想象的空间远比现在多。
          by 毛毛.G
          3 评论
          56 赞
          42 收藏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Banksy有新作啦!
            by 秩秩
            2 评论
            89 赞
            18 收藏
              饿了么春分短片:春分,春天的精分
              by 舂箐余
              3 评论
              89 赞
              44 收藏
                当文学大拿开始讽刺“班味”|灵感手抄本
                “上班,一个大大的骗局”
                by 秩秩
                7 评论
                235 赞
                102 收藏
                  “淡学”盛行的时代,我想给生活添一抹色彩|好物
                  by 秩秩
                  6 评论
                  96 赞
                  4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