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编辑/vivi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但很多时候,好汉当年真的是很勇。许多产品初问世时,与今时今日的ipad一样,是创新和变革的象征。只不过时过境迁,大浪淘沙,大部分已经廉颇老矣、英雄迟暮了。他们以自己“新生-成熟-顶峰-衰落”的生命周期,提醒我们,神马都是浮云。
感今抚昔,不胜唏嘘。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他们当年的风光,也学会更好地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现在pda仿佛是过时产品,ipad 2都出来了。但是80年代末,Casio生产出来pda就类似现在的ipad这么火了。看看当时的广告吧。
1982年Commodore推出的64k内存电脑,的确很有历史感,让人唏嘘于技术的进步啊啊啊
1986年强生推出的“邦迪”品牌创可贴,记得80年国内也是广告轰炸,那时候已经将“邦迪”作为一个品类而不是品牌了,而且止血可能只有云南白药,30年过去了,云南白药也成了超级牛股,旗下产品不仅有创可贴,还有牙膏。
ATM机现在满大街都是,然而这种先进的自助工具知道1983年才由first bank推出,当时名字叫做“Versateller Machines”,设想当时第一次见到这样工具人们是不是充满了好奇?
80年后Hubba Bubba泡泡糖第一次推出的时候,一定引起一阵风潮,现在都进化到木糖醇啦?
1997年,手机还是稀罕物,美国已经推出了能上互联网的手机,也许太超前了吧,现在报纸还在讨论3G的应用。。
超市已经不少电动牙刷,博朗1998年推出的创新产品电动牙刷,一定让大家在想,什么时候吃饭也能电动?
1986年推出的能说话的泰迪熊,一定给无数孩子美好的童年,而之前的玩具都还处于默片时代。
看了最近的电视剧《借枪》没有?女主角就是英租界电话公司的,她主要干什么活?就做电话转接,这工作看起来枯燥,但是知道70年代都是人工完成的,记得小时候老爸单位还专门有个阿姨,负责接线工作。程控交换机,无疑极大的促进了电讯行业的发展,注意那是在国外的70年代。
远程演示系统,在现在来看已经很普及了,看看这个系统在1977年推出的时候是多原始和笨拙。
历史频道(英文:The History Channel)是美国一个专门播放历史相关纪录片的电视频道,于全球各地设立多个版本,部份更会播放人物史、军事历史、工程发明等电视节目。历史频道成立于1995年1月1日。2011年中国也成立了纪录片频道,落后的不远吧。
微波炉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斯本塞。斯本塞于1921年生于美国亚特兰大城。1939年,他参加了海军,半年后因伤而退役,进入美国潜艇信号公司工作,开始接触了各类电器,稍后又进入专门制造电子管的雷声公司。由于工作出色,1940年,他由检验员晋升为新型电子管生产技术负责人。天才加勤奋的结果,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发明,令许多老科学家刮目相看。其时,英国科学家们正在积极从事军用雷达微波能源的研究工作。伯明翰大学两位教授设计出一种能够高效产生大功率微波能的磁控管。但当时英德处于决战阶段,德国飞机对英伦三岛狂轰乱炸。因此,这种新产品无法在国内生产,只好寻求与美国合作。1940年9月,英国科学家带着磁控管样品访问美国雷声公司时,与才华横溢的斯本塞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他努力下,英国和雷声公司共同研究制造的磁控管获得成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斯本塞萌生了发明微波炉的念头。1945年,他观察到微波能使周围的物体发热。有一次,他走过一个微波发射器时,身体有热感,不久他发现装在口袋内的糖果被微波溶化。还有一次,他把一袋玉米粒放在波导喇叭口前,然后观察玉米粒的变化。他发现玉米粒与放在火堆前一样。第二天,他又将一个鸡蛋放在喇叭口前,结果鸡蛋受热突然爆炸,溅了他一身。这更坚定了他的微波能使物体发热的论点。雷声公司受斯本塞实验的启发,决定与他一同研制能用微波热量烹饪的炉子。几个星期后,一台简易的炉子制成了。斯本塞用姜饼做试验。他先把姜饼切成片,然后放在炉内烹任。在烹任时他屡次变化磁控管的功率以选择最适宜的温度。经过若干次试验,食品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房间。1947年,雷声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微波炉。可是这种微波炉成本太高,寿命太短,从而影响了微波炉的推广。1965年,乔治·福斯特对微波炉进行大胆改造,与斯本塞一起设计了一种耐用和价格低廉的微波炉。1967年,微波炉新闻发布会兼展销会在芝加哥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此,微波炉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由于用微波烹饪食物又快又方便,不仅味美,而且有特色,因此有人诙谐地称之为“妇女的解放者”。
世嘉在1977年率先推出大屏幕系统的时候,我们才刚刚改革开放结束,一栋楼的人拥挤在小黑白电视前看《霍元甲》。
索尼的beta带录像系统,让你不用再做选择了,现在更不用了,iptv,电脑下载都普及啦!
via 广告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