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在山上留垃圾,你却在喜马拉雅放烟花
前几天,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联手,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的地方实现火药爆破,升起的彩色烟雾形如巨龙。但当烟花散尽,视频迅速受到全网抵制,在24小时内下架。李娟那篇“气得编不出标题”的推文,道出了关键:“真正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纷纷回忆起类似案例,为品牌指路。商业营销与艺术表达是否注定难以融合?或许,只是需要拿捏力度。
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瑞士户外品牌Mammut(猛犸象)。十年前,他们就曾以山脉为画布,展开一场大地艺术。为了纪念人类首次登顶马特洪峰150周年,他们组织多名登山运动员和高山向导组成登山队,沿着山脊放置头灯,夜色中宛如一条红色火龙,重现当年攀登者的勇迹。不惊不扰,但足够震撼。
反观此次喜马拉雅事件,虽同为山脊升龙,但无论是化学残留对高原生态造成的负担,还是爆破时噪音和强光对原住民小动物的惊扰,都少了些考虑。事后央视记者探访举办地,发现活动过去3天后,现场还能看到活动留下的痕迹。虽然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但距离最近水体约30米,距离最近的冰川也只有6公里。
尽管品牌解释称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并采取“盐砖引诱鼠兔”等措施,但消费者显然没有买单。之后海内外致歉声明的内容差异,又是火上浇油。

海外总部称“正与合作艺术家及中国团队共同处理此事,并将调整工作流程,确保不再发生同类事件”,但被质疑归咎于国内团队和蔡国强。国内团队称升龙项目仅是品牌赞助,是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也像直接甩锅给艺术家,被网友锐评“一股老登傲慢味”。

虽然可以理解品牌借视觉奇观,扩大声量的心,但对户外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无痕山林”的原则,从这点上,品牌就踩错了红线。多年前,sony也曾用大视觉制造事件,但做法不同。
为了展示4K电视的800万像素视觉效果,他们在哥斯达黎加的火山附近,与当地居民收集了约3.5吨、800万片的真实花瓣,让花瓣从山谷中喷发而出,就像一场从天而降的花瓣雨。虽然后续清理工作繁重,但对比来说,这种方式更“自然”一点,与品牌的卖点也更契合。



其实纵观许多大地艺术作品可以发现,与自然共创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艺术家Konstantin Dimopoulos在世界各地创造的蓝树装置,就是用一种对生物无害的水彩颜料暂时将树木涂成蓝色,来引起人们对环境生态的关注。随着时间消逝,蓝色慢慢褪去,不留痕迹。


韩国摄影师李明浩则从韩国到蒙古,从城市跨越沙漠,为旅途中偶遇的树拍摄肖像。他在树木背后放置白色幕布,用宽画幅胶片拍摄下树木最原始的样子。在他看来,无论枯枝或繁叶,这都比商业人为的装饰更加美丽。


也许从一开始,“经过大地”和“改变大地”的着落点,就决定了这场艺术表达的成败。若要以大自然为画布进行表达,在保持敬畏的同时,也可以多询问当地生态保护者和居民们的意见,三思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