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予树一张肖像

谈到关于「树」最凝练的形容,莫过于鲁迅在《秋夜》里写的,“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写作思维差异,抑或是碍于环境所作的特殊表达暂且不表,但寥寥几笔就带来了极强的画面感。眼前,就是树与树相邻又孤立的生长状态。

韩国摄影师李明浩(Myoung Ho Lee)有一个持之以恒的摄影项目「Trees」,即为旅途中偶遇的树拍摄肖像。最早的一棵树拍摄于2005年,起源于他从韩国到蒙古,从城市跨越沙漠的一次旅程。他镜头之下的树,没有刻意修剪,一派自然;但都立于一张白色幕布之前,又略带了几分正式感。像是把天地当成了一个天然的摄影棚,在被拍摄肖像照。

树、树、树,以下按摄影师的作品编号进行排列。

关于置入白色幕布,其实跟1965年颁布的伯德夫人法案(Lady Bird's Bill)有些渊源。该法立法目的在于,废除由联邦资助修建的43 000英里的州际公路两边不美观的广告牌,因此禁止在距离公路660英尺的范围内设置户外商业广告。李明浩和伯德夫人一样,认为要强调自然世界已经存在的内在美,而非用商业包装人为地赋予新的意义。

于是,他以幕布模拟了广告牌的模样,通过白色进一步强调树木的颜色、形态和姿态,让这些孤独的树成为自我介绍的名片。而在执行过程中,李明浩采取了宽画幅胶片摄影,根据光线、风向、温度等实景因素,现场调度工人和机器升降和调试背景。这一切不仅意在颠覆户外广告牌的商业角色,也再度聚焦了「当下」「此时」等一切不可重复的自然之美。

他称这一艺术实践为「True-View Landscape Painting」(为了便于后文阅读,暂且笼统地直译为实景景观画),与传统的山水画相比,他的着墨点更为细节,没有层林尽染的排列感,而是聚焦于树本身。同时,相比最初的摄影作品,他逐渐扩大幕布,予树更多的留白,使其更有「绘画」的感觉,以此探索艺术、自然与广告之间的暧昧界限。

李明浩的「Trees」曾在很多国家的美术馆中展出,亦有不少艺术类媒体用了许多流畅而美丽的辞藻去描述其带来的感受。但真正打动我、让我关注到这个项目的契机,却是看到了他在platform中看似繁琐无用的执行过程,以及单纯又平实的灵感源头。他说,他是因为怀念校园中曾有的一棵叶子呈锯齿状的小树,才开始观察「树」。那么我不免认为,之后在旅途中偶遇的、这些置身于广袤自然中的新树,也有了「成长过程中的标记点」的意味。

它们记录了每一个阶段的千姿百态,至于孤独还是茂盛,观众自然不可能比年轮更清楚。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你过得还好吗?
    by 阿诚。
    17 评论
    143 赞
    42 收藏
      为什么是史铁生,成了当代互联网嘴替? 丨灵感手抄本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by 毛毛.G
      2 评论
      62 赞
      48 收藏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你们尽管捣蛋,反正宜家会出手。
        by 鲸鱼鱼鱼鱼子
        7 评论
        72 赞
        37 收藏
          老旧建筑的结局,不必都是拆除重建丨友好城市大挑战
          城市故事,需要一些具体的落脚点。
          by 毛毛.G
          4 评论
          51 赞
          26 收藏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谁家正经人用广告做壁纸?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9 赞
            31 收藏
              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我用AI完成了创作产能的越级”
              by 秩秩
              4 评论
              52 赞
              24 收藏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5 评论
                76 赞
                4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