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影视原著中的删减情节被“拉黑”

一直以来,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影视行业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不少作品在影视化后获得了更高的关注,也由此带动原著“翻红”。但由于体裁和表现主题的差异、影视预算和片长等限制,在改编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少情节内容的折损,也由此诞生了“魔改”这样嘲讽影视化改编的词汇。

广告公司The Community洞察到了这一点,便以此为契机为数字图书馆古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打造了一组平面广告,试图利用这些“被删减的情节”吸引人们去网上阅读原著。

在这组平面中,他们选择了三部已被影视化且取得成功的作品——查尔斯·狄更斯的 《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路易斯·卡罗《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和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然后将原著书籍中未被电影呈现出来的部分用黑色涂掉,以此直观展现出相比起原著、电影版少了多少内容。

可以看到,三部作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删改。特别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其中有数十页都被黑色涂满。

一旁的文案写道:“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那么你对原著的喜爱度会高出 75%(If you liked the movie, you'll like the book 75% more.)。”其中,“75%”指的正是电影将原著内容删掉的75%。

改编和原著之间的关系一直被人们翻来覆去的讨论,而这组平面则用一种非常直接且富有冲击力的方式,表现出二者内容体量的差异。就拿最近爆火的《我的阿勒泰》来说,原书中共有两辑、24节内容,电视剧只表现了不到二分之一,并且加了一条女主角和哈萨克族少年巴太的感情线。虽然有不少观众很磕这对cp,但也有人表示,更想看到如原作一般纯粹表现地方风物的作品。可以说,电视剧版本的《我的阿勒泰》和散文版的面向是有很大不同的,剧版有更完整的剧情线、人物成长线,而原著则对阿勒泰地区的民风民俗有更全面、细致的描写。

虽然书籍内容更多,但要说用户因此会对原著的“喜爱度高出75%”未免还是有些武断。文字的细腻与视听结合的张力,都是引导我们走向离人物和故事更近的地方,本质上是殊途同归。

不过,在文学式微的当下,若能以此吸引人们打开原著,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一个女人出门时会把房间里发生的一切都随身带走“|灵感手抄本
    什么时候开始读艾丽丝·门罗都不晚。
    by 鲸鱼鱼鱼鱼子
    2 评论
    54 赞
    28 收藏
      这则“纯文字”火锅广告,一眼就看饱了
      一组靠“想象”补全的海报
      by 秩秩
      3 评论
      65 赞
      30 收藏
        这些品牌,光靠logo就能做几百种营销|灵感库
        logo营销永不过时
        by 秩秩
        2 评论
        51 赞
        39 收藏
          拍不完!2T的云盘都不够我存宠物照片!
          拿来参加这个比赛,说不定还能得奖。
          by 鲸鱼鱼鱼鱼子
          2 评论
          54 赞
          15 收藏
            把世界看成一个巨大的“Yes but”,创意不就来了丨一周创意速览
            来啦,这周的灵感补充装
            by 緑 midori
            0 评论
            67 赞
            24 收藏
              环球街角指南丨有了BONUS TRACK,下北泽会成为想要居住的街道吗
              “不要忘记散步之心”
              by 緑 midori
              4 评论
              50 赞
              18 收藏
                一朵不被看好的花竟然火了60年|品牌兔子洞
                “Marimekko”到底要怎么念?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1 赞
                30 收藏
                  “当完成了童年的理想,童年又变成了理想”|灵感手抄本
                  谁说小孩子不能拯救世界?
                  by 秩秩
                  12 评论
                  91 赞
                  4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