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陷入巨大灾厄,我们还有这些好故事|未知商店
回想起2020年的春天,当时有一本十四世纪的经典著作出现大断货的现象: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
原因可能是小说家里弗卡·格钦在当时产生的一个想法。她找到《纽约时报》杂志,希望写一篇故事向人们推荐《十日谈》,让这本书被读出新的感受,帮助人们理解当下的现实。
只要结合书的内容以及这个今天提起会勾起伤痛的年份,不难推测出这本书畅销的理由,书中在弗洛伦萨城外躲避瘟疫的男女和当时不约而同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互文了。距离《十日谈》出版后七个世纪后,人类又开始离群索居,在生活中体会“隔离”这个词的意义。
后来,《纽约时报》又因此得到了启发,策划了另一个项目,决定联络各路作家、征集创意,用作家们在隔离期间创作的故事编一本属于这个时代的《十日谈》——这便是《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群星云集的当代《十日谈》”。那些我们都不陌生的大名鼎鼎的当代作家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埃特家·凯雷特、科尔姆·托宾等人像《十日谈》一般,轮流讲故事,最终写就29篇小说,书写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疫情时期下的爱欲、生死、衰老以及日常生活。
“最好的小说既能够让你抽离自身、神游四方,同时也能够帮助你理解自己真正的所在。”《纽约时报》的主编凯特林·罗珀如此形容这本书的意义。
虚构的价值大概是在于可以囊括所有人共同的情绪,“疗愈”生命中的伤痕,帮助我们反思与纪念这段难以言喻的经历。被派来地球“救灾”的外星人,在封城城期间第一次体验电子屏幕的男孩,通过出租宠物狗帮助邻居外出的男人,通过某种按摩来消除痛苦记忆的女子,游荡在隔离牢房里的孤独灵魂……这些虚假、超现实的故事却抚慰了我们真实的悲伤和痛苦。
《十日谈》最终的结局是这些年轻人又回到了佛罗伦萨,并不是因为瘟疫结束了,而是他们终于有勇气和能力面对现在、思考未来了。今天的我们也如此,我们也需要讲述、创造自己的故事了。疫情时期后如何讲好当下的故事、如何引发受众的共鸣,或许这本书的故事能给你一些启发,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重塑生活的规则。
-/-
献给在疫情时期陷入困顿的每一个人
《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
新书特惠 未知商店现正发售
↓↓↓即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