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键盘,社恐和社牛都喜爱

我个人,大致将日本设计分为两类,一种展示出独特的日系美学和体贴,用简约美和细节拿捏你,另一种,用稍微“高端”点的描述,就是在不断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拓展你的想象力……换言之,你很想凑到设计师脸上问:“你做这玩意儿有啥用?!”

最近,我的后一类别名录里,又增加了一件产品——日本谷歌(Google)出品的“Gboard棒子键盘”。

是的,如图,你没理解错,就是一款将所有按键“一字”排开的长条形键盘,总长度165cm,竖起来比我奶奶还高出20cm。

团队表示,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人们设计键盘只考虑“按键”本身,而他们觉得,是时候想想除了“按键”,键盘还能是什么的时候了。(所以,这个“棒子键盘”并不是他们捣鼓出的第一款产品了,后面会讲。)

虽然尔等凡人看到这个设计第一反应逃不开“什么鬼”之类的OS,但建议所有市场销售、广告从业者都认真看看日本设计师是如何忽悠,不是,阐释其作用的,你可能(只是可能哈)会改观。

首先,虽然该键盘长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米六五,但宽度只有6.4cm,可以为你省下不少桌面空间,摆放你的手办、泡面、纸巾、笔记本等等。

设计师亲自演绎,看,键盘只占桌子边边一点点空间哦。(此图有彩蛋,看完后文你会懂)。

另外,它还是社恐福音和防疫好手,轻松帮你和旁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反过来,如果你是办公室社牛,这款键盘可供你和同事来个“四手联弹”,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公司团结。

家有猫星人的也可以摆脱键盘被猫猫霸占和乱踩的苦恼了。用设计师的话说:“用这么奇葩的键盘还会被猫踩着,那只能是你人品问题了。”(对,小猫猫一定没有错。)

他们还强调,一般键盘总会让人忘记某个按键在哪里,我们这个就不会,你看“左数第16个就是G,左起23厘米的位置就是S,是不是太方便了!”

这还没完,设计团队表示,直到这款键盘设计出来他们才发现,这简直是“键盘界的明日之星,使用场景变化多端”。筷子架、登山杖、平衡棍、给娃量个身高、够下滚到桌底子的圆珠笔……反正一根棍子能干的事儿,它都能包圆儿,同时,它还是款键盘,多完美。

前文提到,这不是日本谷歌搞出的第一款幺蛾子键盘了,该项目他们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去年,他们捣鼓出一款“杯子键盘”,目的是解决“咖啡总是洒到键盘上”的问题——既然杯子就是键盘,键盘就是杯子,那就不会再出现键盘被洒到的问题啦。

该键盘可装各类冰饮,也能承受约140℃高温。

2019年,他们制作的键盘叫“弯曲勺子输入法”,通过勺子弯曲的幅度来“打字”,弯一点点是“A”,弯个30°是“S”,简直不要太考验手感。

不止勺子,吹吹卷也被他们做成过输入工具。美其名曰,帮你解决双手不能打字时的困扰,靠着吹吹卷的长度来输入不同的内容,据说深受陶艺家的喜爱呢,终于可以边做陶器边“打字”了。

就这么无厘头的东西,还有个更加无厘头的“解放嘴巴版”。出发点是,嘴巴也很重要啊,要吃饭要聊天,有个鼻子版本,就可以既不耽搁手上的事儿,又不耽误嘴巴的事儿啦,就是耽误形象。

当然,他们也做过稍显靠谱的手写键盘和日语物理输入键盘,前者盘如其名,是一款兼具手写功能(类似触摸板)的键盘,后者则是一个仅有20个键的键盘,通过每个按键的前后左右摇摆,来输入不同的日文。

虽然每次出新提案,设计团队总能给他们的设计找到各种冠冕堂皇(不是)的理由,什么感受输入的温度啊、解放双手啊、找到输入的乐趣等等等等。但我觉得,在介绍棒棒键盘的时候,日本谷歌的创意技术主管(Creative Tech Lead)三浦建先生道出了他们最核心的设计理念和动力——“总会有点啥用”。

不管你最后会拿这些设计来干啥,反正我们觉得,它总能派上点儿用场,所以我们就做了。当然,也不是谁都能拿到这些奇葩键盘的,毕竟,谷歌也并不打算大规模生产和售卖它们,但也就许着这些设计师们把这个脑洞项目做了那么多年。

嗯,反正,总得有点用处吧,我就做了,你待咋地?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平静的疯感、荒诞的幽默,全在他的拼贴里
    一个观察世界的新方法
    by 小o
    5 评论
    146 赞
    43 收藏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一年两度的好东西又来了
      by 阿诚。
      4 评论
      83 赞
      19 收藏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一边歇脚,一边借阅他们的人生
        by 你明知道這故事詭譎
        13 评论
        123 赞
        54 收藏
          定格在热成像里
          一部由热成像仪拍摄的定格动画。
          by 毛毛.G
          5 评论
          74 赞
          26 收藏
            终于,我知道了Mother的名字由来
            一家“不卖”的独立创意公司。
            by 毛毛.G
            5 评论
            55 赞
            30 收藏
              作为当代人的“精神布洛芬”,Jellycat告诉了我们什么?| 品牌兔子洞
              “杰斗”文化的另一种体现。
              by 傅悉汀
              6 评论
              79 赞
              37 收藏
                年度最热cult片,连官方售后都这么惊悚?
                只恨万圣节前没看《某种物质》
                by 你明知道這故事詭譎
                4 评论
                97 赞
                21 收藏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一群人的慢慢来才更快”
                  by TOPYS.
                  1 评论
                  56 赞
                  2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