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圈养」,恐怕就是对动物的PUA

我想人群中越来越讨厌动物园这个存在的不在少数,有时举家出游驱车数小时只是看到了如下画面:美洲狮像老干部一样地在单调、无聊的笼中来回踱步、庞大的虎鲸在狭小的空间里苟延残喘,进行一场又一场表演,大象不断甩动自己的鼻子和耳朵,看上去十分想要摆脱这“牢狱之灾”……有心带孩子去亲近自然的家长还会收到让人哑口无言的灵魂质疑,例如:它们为什么在笼子里?在网络上,时不时出现的关于“虐待动物”、“管理员被野生动物咬伤”的新闻也让人越来越缺乏对动物园的热情,毕竟去到隔壁的环球主题乐园或是迪士尼,孩子、大人都满意。但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激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对生命的敬畏等,总不是主题乐园可以完成的。什么是理想的动物园?

小说《动物园长的夫人》曾描述了二战时期由于社会背景需要,动物园长将犹太人隐藏在动物园中,在夜幕降临时人与动物息息相通、浑然一体的理想世界。但是当今天走到了所谓的「和平年代」,人与动物的关系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矛盾与张力。《图解动物园设计》这本书的作者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进步的唯一动力。本文不想探讨太宏大的命题,只想借此主题聊一聊一个城市最应该「友好」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

《动物园长的夫人》剧照

 

01

动物园为谁而建?

诚然,每个人在参观动物园时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期待,也因此今天的动物园更多是迎合游客的期待建造。例如,一个理想的动物园不仅要给游客们提供一个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去处,更要有新奇的动物展览、吸引人的主题餐厅和纪念品区。在我着手这篇文章之前,也倍感疑惑,毕竟动物园看似是为「人」而存在的,难道不应该“以人为本”吗?直到我在被行业人士奉为圣经的《如何展示一只牛蛙》中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动物园在城市中的意义。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1968年,被西方动物园普遍认为是“行业圣经”。一直到今天,全球行业人士追随着该文章中的理念,奠定了将“传统动物园”转变为“现代动物园”甚至是“自然保护组织”的基础。它所描绘的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动物园其实只基于一个原则:没有“好”的动物,就没有好的展示。(这里的“好”是指园区环境以“动物友好”为前提设计,让动物都能有符合天性的最自然的状态)

图源:Animal Facts

传统动物园总是以引进稀有物种为“己任”,因为这样能彰显动物园的实力或者作为最主要的获客噱头,但是在最理想的的动物园内,甚至一只牛蛙也能被展示得活灵活现。例如,如果在传统动物园内想要展示一只牛蛙,那大概率是在水族箱上贴上三行毫无感情的说明词,游客甚至不愿意多停留一分钟。

但是在文章中,作者认为动物园可以展示的方式有:在平板上展示一只牛蛙与他的亲戚们的关系;又或者可以展示牛蛙与非洲巨蛙的体积大小;可以讲述一只牛蛙的远古进化演变过程;还可以通过小电影讲述一只野生牛蛙的一生,它们如何从卵开始成长,如何度过四季变迁……至此,一只牛蛙不再需要有珍贵的「祖籍」就已经足以描述自己精彩的一生。动物园可以在以上流程都完成后,继续展示蛙眼所看到的视角、牛蛙与湿地分布等科普知识。

不难发现,比起走马观花式的游园活动,一只牛蛙如果展示好了,也能带给我们更加有益的、丰富的生态知识,而这种理念背后,其实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全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如何重新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理想的动物园不在于“奇”,也不在于“大”,更不在于有大熊猫、白老虎等明星物种,而在于展示中能够真正起到激发和教育作用,让人们的目光从动物转移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上来。

所以动物园到底为谁而建?答案当然是为人而建,但是动物可不是为人而活,它们与人类一起构建了整个庞大又精妙的生态系统。

 

02

像设计城市一样设计动物园

动物园设计是一个又硬又难啃的活,虽然同样是城市绿地,但是它却又有别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必须把动物的生存环境、游客的路径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考虑在内。国外通常会有专门的动物园设计组织进行专业性服务,但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专才。不过很明确的是,动物园设计的原则就是能让动物脱离笼养环境,呈现最自然的状态,这一点其实与设计人类的生存空间颇有类似。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实质是为人服务,在动物园这个特殊的建筑领域也是一样,识别需求,服务需求。所以好的设计应该从动物的需求出发,给予动物明确的福利保障与自由,人类在动物园空间内的行为可以受限,最重要是能形成与动物一起分享自然的理想氛围。

在北京动物园研究员张恩权先生的《图解动物园设计》一书中,提到过有关于动物园设计的一个重要概念——「丰容」

何为丰容?其实就是指在圈养条件下,丰富野生动物的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

也就是说,比起关心动物园笼舍面积的大小、游客设施是否丰富等内容,更应关注动物本身的喜好和天性。例如可以给老虎闻羊的粪便,以激发老虎在野外捕猎时的匍匐、寻觅等天性,激发它们的活力;又或许可以把大羚羊的食物悬挂起来,营造大羚羊在野外仰头食用树叶的环境特征;如果园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还可以将动物进行混养,为动物进行环境丰容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阐释生物多样性的窗口。在这样的设计准则下,或许被誉为亚洲最美动物园的新加坡动物园会是不错的学习样本。

新加坡动物园非洲区域

新加坡国土面积很小,只有600多平方公里,野生动物种类就更少了,据说创园之初只有72种262只动物,但是为何发展至今能变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动物园?我至今去过新加坡两次,两次都去了动物园,因为体验感实在极佳。

从环境来说,各种动物展区之间拆除了碍眼的高墙、栏栅等隔离物,不管是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还是动物之间的阻隔,都是通过水沟和矮墙完成。也许是得益于这个“赤道之国”的热带雨林性气候,茂密的植物往往能遮盖住向下深挖的沟渠,形成天然屏障,视觉上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是有别于传统动物园的新奇体验,也给游客带来了与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天然的信赖感和亲近感。对于动物来说,这样的自然环境十分宜居,因此动物很少发生逃跑现象,它们在此地不仅能展示出最符合天性的状态,还能自然繁衍生息。

图源:新加坡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但是反观传统动物园,笼舍的设计常常使游客目光与动物直接接触,使得动物无法回避环境压力,长此以往,动物将出现消极行为、重复行为、和攻击行为。消极行为最为常见,就是大家每次去动物园看到他们都无精打采的样子;重复行为常表现为动物无意义地反复做着一个动作,如大象不断甩动自己的鼻子;攻击行为即躁郁、试图逃跑等。此外,传统动物园中为了安全考虑,会把如棕熊、野狼等中大型野生动物的活动场地建筑在比人行道低很多的山谷里,但是据张恩权先生表示:俯视的设计会使游客在心理上呈现居高临下的状态,也会促使投喂行为的发生。把动物当观赏玩物并不能起到任何教育、分享的目的,反而会带给游客可以「征服自然」的错觉,这对于儿童来说,无疑是一场无意义甚至低质量的教育。

在现有优秀案例中,与新加坡动物园有着相似设计理念的还有由BIG建筑事务所为丹麦Givskud动物园设计的Zootopia——动物乌托邦。

何为动物乌托邦?在BIG建筑设计师的眼中,提高动物生存质量的方法就是为它们设计一个完全野生化的生活环境。丹麦Givskud动物园主管Richard Østerballe也表示:“动物当然希望能够重回大自然,所以我们就在努力创造一个跟自然相差无几的环境给它们。”因此这个项目的建造初衷是为动物们提供自由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为动物与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仅建筑一个供人类开心和观赏的乐园。

不进行物理分区是“动物乌托邦”的一大亮点,整个设计由三个分开的蜿蜒迂回的环形结构组成,每一个环形分别代表着世界上的一个地区(亚洲、非洲以及美洲)。这三个具有不同体验的环形围绕着一个环形的中央广场排列,广场周围被拔高的走道环绕。

为了使动物完全享有不受限制的野生环境,该方案中包含了多种道不同的交通方案,包括自行车、步行、汽车以及划船,甚至还包括可以俯瞰整个景区全景的缆车,若游客遇见动物路过,则可躲藏在避难所、吊舱或空心圆木里。

在亚洲区,路线被设计成在河上漂流,孩子可以和大象走在同一条河中;

而非洲区则是一个骑行的游览区域,游客也可以骑着自行车经过斑马与长颈鹿的身边;

*以上图片来自BIG事务所

美洲区地势较高,游客可选择乘坐缆车穿越,缆车的镜面反射出野生环境原本的样貌,赋予游客沉浸式感受动物和生态的体验。

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则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如何通过设计来实现对动物福利的保障,并且还能够兼顾饲养的管理需求和游客的参观需求。在园区内,游人和动物的位置发生了「理想」的错位。

动物可以在树林里自由漫步和攀爬,但是游人有时只能待在玻璃屋中近距离观察它们,更像是人不小心“走进”了动物的家。其实布朗克斯在修建时,就已经明确了自身的目的是一个集教育、科研、保护于一身的动物园。在设计上,也是最早使用一系列深护城河将动物与游客分开的动物园。园区对游人提供了十分完善的安保措施,当然,如果游客胡乱投喂动物。也是要被罚款的。其实在这样的动物园,是人看动物还是动物看人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动物在享有自己生存福利的情况下,尽情释放了天性,安居乐业;而人类,也真正感受到不属于人工雕琢的大自然的魅力。

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冬季图景

 

03

它们的理想生活还有多远

如果说设计动物园有一个关键词,那我想一定是「分享」。一个理想的动物园必然是能让人与动物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彼此分享大自然这个生态系统。如果我们做个滑稽的假设就是:当你去别人家作客时,难道还要四仰八叉躺在沙发上,把主人挤到卧室里去吗?诚然,现在的大型动物园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截然不同了,但是很多最核心、最根本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诚如美国资深动物园园长大卫·汉克斯所言:“现代动物园与一个世纪前的动物园的主要区别在动物园新的外观上,但这从本质上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对自然界的扭曲……

撇开对动物园的所承担的角色认知、设计专业能力等,动物行业确实有来自方方面面的矛盾与挑战。例如,有媒体援引动物园协会数据称,中国90%以上的野生动物园都处于亏损状态,盈利状况不容乐观。而据行业人士声称,动物喂食等日常运营成本一直很高,一般每年需要一个亿。这样就导致了面对竞争激烈、设施和模式陷入同质化、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要改善起来也仿佛是要推翻旧有而重下一盘大棋。此外,面对尘嚣甚上的“保护动物”呼声、“禁止动物表演”等诉求,传统动物园想要找到盈利口,更是难上加难。

我想这些困境给后来入局者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与其大而全,不如回归动物园的初衷和本质,优先关注如何通过设计展示好这些“巨兽”,哪怕只有一种,继而让动物园真正展示出保育、科研、教育等功能,而沦为非披着华美外衣的「新型圈养」基地。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哪个商场愿意以书为主题策展?当然是乐蓬马歇
    怎么有一个巨型纸片人在商场里读书?
    by 鲸鱼
    6 评论
    102 赞
    50 收藏
      饿了么春分短片:春分,春天的精分
      by 舂箐余
      3 评论
      89 赞
      44 收藏
        当文学大拿开始讽刺“班味”|灵感手抄本
        “上班,一个大大的骗局”
        by 秩秩
        7 评论
        235 赞
        102 收藏
          2024国誉设计大奖,让文具回归初心
          好的设计大道至简,文具也是。
          by 鲸鱼鱼鱼鱼子
          9 评论
          67 赞
          33 收藏
            一篇长长长长长文,带你弄懂播客|创意笔记 01
            你听播客吗?
            by TOPYS.
            9 评论
            68 赞
            36 收藏
              格格不入的我们,像从墙缝中长出的野草|灵感手抄本
              by 秩秩
              2 评论
              107 赞
              65 收藏
                地铁站里有一道彩「红」,是青春的颜色啊
                青春期的脸红全被《跃动青春》搞明白了。
                by 鲸鱼鱼鱼鱼子
                6 评论
                61 赞
                51 收藏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Banksy有新作啦!
                  by 秩秩
                  3 评论
                  91 赞
                  1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