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伤痛是一本书,“打开”来就是教堂的模样

“在20世纪生活,如同下雨天出门没带伞,只有在雨中行走,任雨点打在自己的脸上、身上。然而日子再苦,也还要过。”汉娜·阿伦特曾经这样形容上世纪人类的境遇。

我们要如何说起20世纪的历史,才能显得不过分沉湎于悲痛;才能显得理性依旧是人类智慧的武器,用它可以战胜任何阴霾。面对这个课题,许许多多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都用尽了浑身解数。《平庸之恶》用理性中和愤怒;《辛德勒的名单》化悲痛为温暖;《安妮日记》用纯真反衬罪恶。关于那段伤痛的集体记忆,犹太人自己又如何面对、如何铭记呢?

近日,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出现在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森林地区。这里是乌克兰犹太人的伤心地,1942年9月29日,近35000名犹太人死于纳粹党南方集团军的枪炮之下,历史上称之为“娘子谷大屠杀”。

为铭记逝去的灵魂,乌克兰政府出资打造了这座犹太教堂兼大屠杀纪念碑。原木木板拼贴而成的外立面,侧面看去像是大开本书籍的造型,如果没有提示,你能猜到它是一座教堂吗?

设计团队为这栋教堂安装了人力启动的绞索装置,转动墙面上的方向盘,这本“书”就会以中线为轴心缓缓打开,全部展开之后,会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方形空间,作为教众集会的场所。

将犹太教堂概念化为最纯粹的建筑类型学,将其设想为一本书,人们聚集在这里,共同阅读Siddur(犹太教日常所用的祈祷书)或圣经的同时,也在通过对建筑的使用、感受、凝视 ,阅读这本充满道德拷问、历史反思的大书。

绞索装置看似原始,其实是刻意为之。厚重的教堂大门必须由两个以上的成年男性教众合力推动,也符合了犹太教教义中对赎罪、忠诚、团结等概念的重视。

为了更有效地把建筑和集体记忆联结起来,这座教堂使用的木材全部来自大屠杀附近林区、有一百年以上寿命的的树木,因为它们“见证了犹太人的苦难”。

墙壁和天花板上涂画着一系列符号和图像。有犹太教的悼文,也有“将噩梦变成好梦”这一类的祝语。天花板上的图像也尽力复原 17 、18 世纪乌克兰境内犹太教堂内部的装饰画风格与元素,那些历史悠久的教堂已毁于纳粹的炮火。除此之外,这些符号还有另一层含义:它们复刻了1941 年9 月 29日夜晚出现在基辅上空的星座,仰望这里的天花板如同回望那个见证大屠杀的夜空,提醒着参观者铭记历史的伤痛,避免重蹈覆辙。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格格不入的我们,像从墙缝中长出的野草|灵感手抄本
    by 秩秩
    2 评论
    107 赞
    65 收藏
      哪个商场愿意以书为主题策展?当然是乐蓬马歇
      怎么有一个巨型纸片人在商场里读书?
      by 鲸鱼
      6 评论
      102 赞
      50 收藏
        2024国誉设计大奖,让文具回归初心
        好的设计大道至简,文具也是。
        by 鲸鱼鱼鱼鱼子
        9 评论
        67 赞
        33 收藏
          “淡学”盛行的时代,我想给生活添一抹色彩|好物
          by 秩秩
          6 评论
          96 赞
          49 收藏
            环球街角指南丨街道,不止于一条路
            一条街,可供我们想象的空间远比现在多。
            by 毛毛.G
            3 评论
            56 赞
            42 收藏
              当文学大拿开始讽刺“班味”|灵感手抄本
              “上班,一个大大的骗局”
              by 秩秩
              7 评论
              235 赞
              103 收藏
                饿了么春分短片:春分,春天的精分
                by 舂箐余
                3 评论
                89 赞
                44 收藏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Banksy有新作啦!
                  by 秩秩
                  3 评论
                  91 赞
                  1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