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骞:拍下来的都是表象,真留下的都在意识里了
朱骞:独立摄影师,坐标上海。多元的视角与独特的创作语言使其成为诸多品牌活动与时尚事件的现场记录者。
认识朱骞,是先通过他的作品。他镜头下的静物,以不同材质与形状的组合构建平和的冲突感,节制中带着隐约的秩序;他眼底的上海,却收尽了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背后市井却矛盾的一面。他说,“我喜欢平实的视角”,于是他的照片平易近人,却也独自特别着。
他将自己租来的小房子一手打造得似个实验室,各类高饱和度的撞色与家居中不经意间透露的高品味,都耐人寻味。他恋家,也喜欢在这方空间中完成各式各样带着实验性质的拍摄。而动身旅行这件事,除了工作邀约,也多半是在被朋友说服的情况下发生。
与朱骞交谈,他总是礼貌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过分熟络,也不特地向这个世界呼喊些什么。“话少且低调”,大概是几次采访下来他被贴到的最显眼的标签之一,但从他的寥寥言辞中,我们或许可以快速地了解这位朋友口中“吃碗好吃的面也开心”的大男孩,对于摄影、旅行与生活的种种不张扬、却始终坚定的态度。
Q:听您说您最近的一次旅行是去了以色列,有什么有趣的见闻可以分享吗?
A:其实主要是为了Bansky的“The Walled Off Hotel”去的。酒店在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领土分界点伯利恒 (Bethlehem)。
Q:旅途中的哪些时刻会让您觉得“活着真好”?
A:不用在旅途就能感觉活着真好吧,不用坐长时间的交通工具的旅行,真好。

Q:在您的旅行中是否有一些让您印象深刻或是非常喜欢的情景?是否有用镜头记录下来?
A:没有。拍下来的都是表象,真留下的都在意识里了。
Q:旅行与生活中,您觉得自己还没拍够的城市是哪一处?

朱骞的家中一角。
Q:您觉得该如何培养发现美的能力?如何捕捉所谓的“决定性瞬间”?
A:多观察。
Q:在成为职业摄影师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A:自己。

Q:您是否有审美麻木的时候?又是否有一直在寻找或是试图构建的某种画面景象?
A:我总是试图用身边的东西来组合创作。

Q:您为什么喜欢拍静物?
A:因为可以在家,用窗照进来的光,再加上一个很小的空间就可以拍摄了。
Q:是哪儿来的灵感?
A:观察与尝试。
Q:您觉得什么样的照片可以成为让您满意的好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您会想要分享给大家看?
A:这倒也没什么具体的标准。可能是有律动感,也可能是因为一个意外造成的,也可能是看起来有点诡异的。

Q:您平时习惯用的修图软件或app是?有某一款喜好的滤镜或是风格吗?
A:Photoshop。
Q:除了摄影,您在旅行中还有哪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A:那应该是吃吧。

Bonus环节
1、请分享您的长途旅行收纳清单
内衣裤、洗漱用品、相机。
2、请分享对您来说最实用的旅行收纳技巧
少带。
3、请分享一件您最喜欢的或是对您最有意义的旅行纪念品
虽然我不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但我觉得每次被动地出门的所见所闻,无论是怎样一个不敏感的人, 总会对其产生微妙的影响。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每次旅行的纪念品,尽管它是不可见的。所谓的 纪念品倒是不那么重要。
4、请推荐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喜欢的城市或是最喜欢的一间小店
夏天的函馆,游客较少,有种萧瑟的气氛。
5、您觉得人为什么需要旅行?
需要跟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或自己度过一些在路上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