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艺术,只为填充现代人的空白时间 | TOPYS专访艺术家铃木康广

从东大驹场前站出来,沿着幽静的街道步行个十分钟左右,便抵达日本设计师铃木康广先生的工作室。这间工作室就位于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之中,建筑外围的斑驳红砖及老式的木质楼梯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敲开工作室的门,里面又是一个完全现代的崭新世界。

 

 ©︎Yasuhiro Suzuki

 

采光通透的房间内堆满了各种新奇道具,其中不乏铃木先生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空气人”及“苹果剑玉”。还有一些上色上至一半的半成品,助理小姐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铃木先生还未对外公开的最新作品。比起工作室,它更像是一个充满奇遇的乐园,让每一个初来乍到者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新鲜。

 

直至印有苹果花纹、盛满咖啡的arabia杯具被端上,我才被迫收回打量铃木先生工作室的贪恋目光,开始了对他的访谈。

 

铃木康广
 

Yasuhiro Suzuki

日本艺术家,武藏野美术大学准教授,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代表作有“苹果剑玉(Apple Kendama)”、“拉链船”、“空气人”等。曾被原研哉、深泽直人、三宅一生邀请参加群展。

 

 

从Beyond boundaries聊起:

界限不是障碍,而是跳板

 

这是日本人气艺术家铃木康广先生参与国誉评审的第6年。

 

在前一天刚刚落幕的2018国誉设计大奖现场,台上的六位评审就今年的主题“Beyond boundaries”(跨越边界)展开热烈讨论。(想了解更多国誉设计大奖报道,请戳这里。)而谈及“边界”,不约而同的,铃木先生和我们都认为,“这个主题和我迄今为止所从事的创作都非常吻合。”

 

早在2002年,铃木先生便创作出了一系列名为“境界線を引く鉛筆”(界限铅笔)的作品。尽管它们表面看上去和现在的多色蜡笔无异,对此铃木却有着更深层次的诠释。

 

 

 

 

水平線を描く鉛筆, 2002  ©︎Yasuhiro Suzuki

 

 

 

境界線を引く鉛筆”, 2002 ©︎Yasuhiro Suzuki

 

“它的灵感启发于数学中没有边界的线,我发觉也可以用两种颜色组合的彩色铅笔来绘制现实中不可见的线条。譬如蓝色和浅蓝色的铅笔可以用来描绘海平面;蓝色和土色可以用来表现地平线……”

 

 

 

 

地平線を描く鉛筆, 2002 ©︎Yasuhiro Suzuki

 

 

 

境界線を引く鉛筆,2002  ©︎Yasuhiro Suzuki


 

在创作的过程中,铃木发现界限本身并不存在。

 

 

“‘界限’一词其实是由人的语言创造而成,在自然界里是没有界限的。彩虹的颜色是人为区分的,而刚出生的婴儿也并不知道什么是手,什么是脚。”

 

如何在空间中表现界限?现在与过去的临界点在哪里?铅笔是怎么消失的?对于这些被大家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铃木却想通过作品把它表现出来。这也便造就了铃木先生擅长将人们心中无以名状的感觉以具象的装置艺术呈现的设计风格。

 

ペットボトルの鉛筆削り,2001  ©︎Yasuhiro Suzuki

用完的铅笔都去哪儿了?看看这个越来越满的瓶子就知道了。


 

 

現在/過去,2002  ©︎Yasuhiro Suzuki

按下印章的瞬间,现在就变成了过去。
 


 

“当我们发现 ‘界限’时,并不是要将它消灭,而是通过艺术、设计等创作的形式,去跨越它。我们跨越它的时候,也不是把它抛在身后,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平台、一个跳板,去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不只是作为创作者的我,希望观众也一样这么做。”

 

 

设计中的“无用之美”:

转换视角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和日本风靡一时的珍道具类似,铃木先生的不少作品也因极具趣味性而缺乏实用效果被媒体冠以“无用之美”的形容,而这其中便以于羽田机场内布置的“空气人”装置最为出名。

 

空気の人,2007  ©︎Yasuhiro Suzuki

 

据铃木先生所述,他的初衷并非“为了做空气人而做空气人”,这个作品起初其实是一个商业合作项目。在参加由原研哉先生指导的 TOKYO FIBER '07 SENSEWARE 展会时接触到超薄纤维。为了让受众对“这家公司生产的纤维究竟有多轻?”更有概念,铃木先生制作了独特的人体模型并缠以纤维,让其能漂浮在半空之中。借助比纤维还要轻的人体模型来突出纤维的存在感,实在巧妙。

 

 

 

 

 

空気の人 ,2007,TOKYO FIBER '07 SENSEWARE ©︎Yasuhiro Suzuki

Photo:  Takashi Sekiguchi/Vda/amanagroup

 

这具外表看似充满荒诞主义的空气人,也随着铃木先生的不同场展览,去到不同的地方。所到之处,都受到受众极其热情的追捧,尽管大部分人,并不明白这件作品背后的寓意。

 

 

空気の人, 2014 ©︎Yasuhiro Suzuki

Photo: Keizo Kioku

Courtesy: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谈及作品中的无用之美,铃木先生却持有不同意见。“这里提及的‘无用’,会不会只是外表看上去没什么用途?但倘若我们转换视角,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他兴奋地跑出座位,拿起一把自己从冰岛买回来还未拆封的剪刀,一边比划一边向我们解释:“它之所以这么包装就是因为——与其让客户真的拿它来剪东西以试刀锋是否锐利,还不如让你先隔着空气感受它剪起来的感觉。” 末了,他又指着包装上的塑料搭扣笑称:“更有趣的是,为了把这把剪刀取出来,你还需要另外一把剪刀。这很矛盾,明明设计应该让人更方便。”

 

△铃木先生在展示他从冰岛带回来的这把剪刀。

 

看上去,他并未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可从他饶有趣味地展示那把充满矛盾的冰岛剪刀之时,我却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铃木先生的眼里,有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的要解决某个事情,所以当这个作品诞生的时候,人们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喜悦。而有些作品的目的性并没有那么明显,对此,你会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不值一提;而那仅仅是因为你习惯了便利,以至于在便利中变得麻木。“所以我们需要一些特别的道具,它可以在我们渐渐习惯麻木的状态之下,感受到一股新鲜的空气吹进来。”


 


 

独特的创作方式:

作品完成后才会画手稿
 


 

对于一般的艺术家来说,在创作一个作品之前画手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铃木康广先生的不少手稿作品,却是在作品之后才完成。为作品集做装帧设计的原研哉先生对此也赞誉有佳:“铃木康广先生的手稿图,就像数学家在黑板上写下的一个又一个公式。”

 

这个过程,用铃木先生创作于2004年创作的作品ファスナーの船(拉链船)来描述倒很是恰当。

 

 

 

 

 

ファスナーの船 ,2004 ©︎Yasuhiro Suzuki


 

这艘外表看上去像拉链搭扣的船,实则是铃木先生在边创作边回头看的过程中一步步迭代的产物,每一次在完成作品后他都会更新一版新的草图,而这些草图也会给他以新的启发。

 

原先它只是行驶在东京公园里的一搜船,所至之处,激起的水波就好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拉开了拉链。

 ©︎Yasuhiro Suzuki

 

后来这个作品在2010年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上作为真正能载人的船而展出,从此名声大噪。

 

ファスナーの船 ,2010,Setouchi  Triennale2010 ©︎Yasuhiro Suzuki

△从岸边视角看,这个拉拉链的航行轨迹更加明显。 ©︎Yasuhiro Suzuki

 

2011年,它又作为浜名湖的游览船,开始真正接待游客。这一次,铃木开始思考起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当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鱼贯而入进入船舱,他们就构成了拉链上的一环,与其紧密联结。


 

再将视线放置更远,当我们站在地球上空来俯瞰。最终,这艘船就好像在地球上拉出了一个个缺口。

 

 ©︎Yasuhiro Suzuki


 

从平静的湖面到浩瀚宇宙,铃木先生不断从自己的草图中得到新的启发,船舱在越变越大的同时,铃木先生的脑洞也趋向无边。或许也正是因为他没有提前预设好草图,从而为自己创造了更易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
 

 

在原研哉先生的鼓励下,铃木先生将自己的设计草图加以整理成书并出版。目前已被翻译成英语,在日本各大书店及亚马逊售卖。

铃木康广作品集 “拍打与闪烁(Blinking and Flapping)”(青幻舍)

 

 

他的艺术,是为了填充现代人的空白时间


 

通过上文的描述,或许你也发觉,铃木先生的作品无一不充满着天真的奇趣,他研究气体和材料,又热爱探索地球与人生哲理。与其说他是一位艺术家,不如说他更像一位物理学家、哲学家。

 

与之交谈,你会发现,铃木先生的话乍一听常常晦涩难懂,却能让你在反复咀嚼思考之后,又察觉它奥妙重重,充满余韵。

 

于是,当我们提出内心的疑问:“铃木先生的设计旨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时,他只给了这么段答复——
 

 

“早在20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时代有很多人在创造一些便利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打发空白、消遣的时间。而对我而言更重要的,不是从别人的成果里获取消遣,而是让自己在空闲的时间里过得丰富、充实。在信息化时代,很多科学家和前人研究出的东西,会剥夺我们的探知欲望。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什么都不知道,都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中成长。所以说,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探索非常重要。

 

看,是不是颇有哲学家那套“不要活在兔子皮毛深处”的教导意味?

 

他喜欢苹果,办公室内布满了各种不同的苹果元素。因为乔布斯创造了苹果电脑,亚当和夏娃偷食的禁果是苹果,牛顿的万有引力也和苹果有关,所以他对苹果抱有极大的兴趣。“苹果跟人类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铃木先生正乐此不疲地将大小不一的苹果砝码用小镊子一颗颗取出,再依次放回。

 

他爱探索地球,其设计作品无论从哪个渺小的起点出发,最终都能延伸至对地球的思考上。不过,对地球的喜爱,铃木先生并没有特别的理由。“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地球上。在这个地球上,身边有很多人都无法让自己处于空闲状态,因为他们一闲下来就会感到焦虑。而我的艺术创作,能有效改变人们对现代‘空闲’的理解。”


 

-“所以铃木先生空闲的时候会做什么?”

-“你是想问,我每天都在想这些奇怪的问题是吗?哈哈哈。我非常非常忙碌,因为我总是从一个约会,赶赴另一个约会。”

 

除创作和设计工作之外,铃木先生还在武藏野美术大学担任教授一职。他总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好好地静下心去思考,将自己的灵感及时总结下来。于是,在匆忙赶行程的间隙,他也时常提醒自己:“要把自己从忙碌的状态抽离出来,重复总结突然闪现的灵感,如果中途突然发现有趣的,偶尔迟到也没有关系。”

 

 

后记


 

出发东京前,约访铃木康广先生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如他所述,他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艺术家,要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刀刃上,所以他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而在我们再三争取和国誉方代表的努力沟通下,原本以为希望渺茫的访问却意外促成了。

 

在前一天的2018国誉设计大奖颁奖典礼现场,比起佐藤大先生的健谈,一旁的铃木先生似乎略显安静,他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端坐在座位上,只有当话筒传递到自己手边的时候才不紧不慢地发表观点。

 

在一众着正装的人群中,铃木先生穿着的这件黑色毛呢外套更偏休闲,里面的内搭又是那件出镜率极高的黑白条纹衫。

 

能面对面访问铃木先生本人我们自然非常高兴。私下底,他也和我们前一天所看到的正襟危坐形象不大一样。短短一小时的访谈过程中,铃木就像一个闲不住手脚的多动少年,不断起身去拿自己创作的各种新奇玩意儿在手边捣鼓。

 

他的身上有股与年龄不相符的透澈和一种率真的可爱。在我们问及“能否就本届国誉设计大奖获奖作品点评”时,耿直反应:“这些我昨天在ceremony上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啊,请问还需要再讲一遍吗?”兴起之处,又会手舞足蹈,露出孩子一般纯真的笑靥。

 

Just 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总能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来拥抱世界。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一篇长长长长长文,带你弄懂播客|创意笔记 01
    你听播客吗?
    by TOPYS.
    9 评论
    88 赞
    45 收藏
      在大尺度情节中,被审判的究竟是谁|第8支事后烟
      谁才是可怜的东西?
      by 秩秩
      10 评论
      62 赞
      22 收藏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谁家正经人用广告做壁纸?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7 赞
        30 收藏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4 评论
          73 赞
          43 收藏
            2024国誉设计大奖,让文具回归初心
            好的设计大道至简,文具也是。
            by 鲸鱼鱼鱼鱼子
            12 评论
            91 赞
            43 收藏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Banksy有新作啦!
              by 秩秩
              3 评论
              114 赞
              31 收藏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你过得还好吗?
                by 阿诚。
                17 评论
                141 赞
                39 收藏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你们尽管捣蛋,反正宜家会出手。
                  by 鲸鱼鱼鱼鱼子
                  7 评论
                  68 赞
                  3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