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并没有想逗乐你,看过他作品的人却都笑了

尽管以看上去单调、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幽默感而出名,但用“搞笑”来形容David Shrigley也着实有点委屈。毕竟人家从未奔着逗乐你的目的来进行艺术创作。


搞笑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只是一个意外——“我一直想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深刻隽永、富有诗意,最后却变得有趣起来。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


△ 别看我


在David Shrigley身上,诸如此类的“矛盾”还有很多。


学院派出生,笔下的线条却像完全没有受过美术训练的儿童涂鸦;

随性粗陋的风格背后,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洞察却一针见血;

大部分漫画作品都介于书法和插画艺术之间,比起艺术家,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个作家;

除了漫画,他还涉猎动画、雕塑、摄影和音乐等多重艺术领域……


先来看两支有点贼意思的小动画。


△《新朋友》

深谙塑料姐妹花伪装术


△《开关》

致敬Martin Creed 2001年特纳奖获奖作品“Work No. 227: the lights going on and off”

挺无聊的,但还是看焦虑了。


看上去,他的确是一个不那么守规矩的人。不过在David的世界里唯一一条需要恪守的准则便是——“我不允许重新画或修改任何东西,因为那些才是它们的本质。”


以下,总有一张适合你(当屏保),撸起袖子写入人生座右铭。


△“告诉自己,我~不~生~气~”

(微笑)


△“忽略我,这事儿翻篇”



△“您算哪块小饼干?”

△“我讨厌性冷淡木头”

网红店们都给我听好了)

△“我讨厌气球”

(网红店们都给我听好了×2)

△“我讨厌独角兽”

(网红店们都给我听好了×3)

△“生活如此多娇”

(周一朋友圈必备文案)



△“真是对不住了”

(感受到诚意没?)



△“滚你丫的,劳资才是画家。”

(不小心手抖将此图发给客户,合作就此终止)


△“不如跳舞,所有人都必须给我跳舞”


△“无聊,忒无聊”

(每一天的我)


△ “它真的很大”



△“这些都是球”


△“相信你们也看出了我对自己的艺术作品,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

(细节,细节很重要!)


David Shrigley大概是唯一一个在展览上不需给自己作品做诠释的人,他也坦言不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做额外的诠释。


诠释确实多余。毕竟当你第一眼瞥见这个“奇趣顽童”的艺术成果时,一切都简洁明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迅速对应起自己文化语境下的内涵解读。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David已经把作品名(作品诠释)都直截了当、清楚标明在画儿上了。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山川河流,组成了我们
    我们即地球。
    by 毛毛.G
    2 评论
    55 赞
    25 收藏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8 评论
      84 赞
      50 收藏
        为什么是史铁生,成了当代互联网嘴替? 丨灵感手抄本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by 毛毛.G
        3 评论
        75 赞
        56 收藏
          原来,这些出圈的台词都是徐誉庭写的|灵感手抄本
          认识一位很会写的编剧。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0 赞
          44 收藏
            灵感告急?请查收一周创意速览
            汉堡王、麦当劳、乳腺癌基金会、吉百利、Autodesk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5 赞
            27 收藏
              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我用AI完成了创作产能的越级”
              by 秩秩
              4 评论
              63 赞
              31 收藏
                生活,其实可以很性感
                艺术,就是“别去为难观众”
                by 緑 midori
                1 评论
                57 赞
                2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