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字型] 为什么不推荐新细明体
图片来源:施博瀚 facebook截图 (点击前往,需要翻墙)
把握施设计师谈新细明体的机会,也写了一篇超长回覆分享“为什么许瀚文不推荐新细明体”,截图只为了大家容易看见,没有无礼或恶意的意思,感谢。
施设计师你好,刚才在朋友圈看到你的海报作品,点进去后得知阁下也设计有“凝明朝体”字型,既也是字体设计师也是平面设计师,希望你不介意在此擅自跟你从字体设计、Typography 的角度和你跟你的朋友交流有关于新细明体的看法。
或许你也听说过,我是比较活跃于、笼统说所谓“反新细明体”的一派。不过老实说这只是跟普罗大众直接、简单沟通的一种手法。你的海报让我有机会可以试试写写新细明体如何“不好”,方向则分成“粗细和笔划设计”、“笔划标准”、“设计来源的知识版权”、“市场现有字型素质”共四项,向你解释如果阁下喜欢字型、正在设计字型,为什么新细明体不再值得向设计师跟大众推荐。
/先谈谈粗细/
你的标题文字说到,“华康科技仿造本兰明朝体”,是模仿、仿造、复制,认真说无从稽考,也没有资格判定。然而跟写研公司的本兰明朝字型比较(手上有写研公司的官方样本跟照排机直接输出的高清打印稿),依其粗细猜测大概是本兰明朝L的粗细,因为其结构、笔划设计、粗细取向等也十分接近,所以在这里暂时将新细明体当成是本兰明朝L的模仿品。在这前题下,写研公司在其官方样本中新细明体的推荐使用环境是“7Q-12Q”,换算大约是今天5-8点(pt)数值,这在排版来说是属于注释(caption)用的粗细。
所以本兰明朝L的原稿笔划特别细、架构特别宽、笔划也特别尖锐,为的是应乎照排机的镜头把玻璃板上的字型拍下后所产生的光学误差--所以,本兰明朝L的模样是设计原稿+照排机光学修正的比较圆润、清晰却不干枯的模样。
然而新细明体的模样,则只有前半段--尖锐、笔划对比过细,新细明体的设计者在“模仿”新细明体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照排机的光学修正,在数位字型上只有直接输出数位档案的原型。所以新细明体排在版面上,感觉闪烁、刺眼,用感性一点的文字说,本兰明朝L的原稿是骨头,照排机则为它添上肉身。然而新细明体只有骨头,所以它也是业内著名的“骨头字”(或香港称为“排骨字”)。
所以,如果说“新细明体”是模仿本兰明朝体,它的模仿只有一半--最需要职人技巧的视觉修正它缺乏了,排出来,因为粗细没有照排机的“修正”,显得闪烁、锐利。如果用新细明体排一本20万字的书籍,新细明体排在内文字会让读者感觉轻浮没力,尖锐的笔划、闪烁的版面不太欢迎人眼去阅读;本兰明朝原有的注释功能,也或许因为新细明体的粗细太细,印刷品也冒着脱墨、缺字的风险
我总觉得,字体设计师是文字的仆人,日常的工作基本就为了呈现一个最佳的阅读环境而进行。当我考虑到,如果因为设计师对于“新细明体”的一己执着而让作者用心完成的书籍内容有机会失去吸引力,我自己大概不会敢去冒这风险了。(当然,这也可以成为前卫设计师的卖点吧,如果是不为阅读而设计的书,那么新细明体或许挺有梗的)
/笔划标准/
如果阁下也有涉猎明体结构、笔划的进化历史,那应该会知道明体笔划的由来。容我以简单的文句说一下:从宋、元雕板书先由写工先写,把写好的字贴好,再由刻工去刻。不直到明代,刻书的工作才进化成熟为:刻工直接刻书。为了加快雕刻的速度,所以把明体字的横笔粗细统一,甚至像直点、小三角等也是为了雕刻的效率而改成,一直到康熙字典统一“天下文字”,刻书的字型采刻工的刻写习惯,以至清中叶至末年传教士参考康熙字典的字型模样一波又一波的中文金属活字浪潮,成为我们现代明体的雏型。
以至今天,我们还是可以多见,商业用的字型跟教育用的字型笔划会不一样:商业用的字型追求字的美感,旧笔划(刚才说的一系列标准)以“字体能够站稳、结构好看”为依归,像“衣”的一竖一提是分开成两笔,为的是要“衣”视觉上能够站稳,这是古代刻工传承至今天的智慧,也是本兰明朝L、“细明体”有保留的造型。
而新细明体的笔划,则是依据台湾教育部颁布提议的标准去为笔划进行改订,因此教育用的字型跟随政府规定我个人觉得并无不妥,因为它的造型是为了教育用途而颁定。
只是在美感是新细明体有不少违和点。像阁下海报上“细”字,“系”部首的三点,涉猎过古今多为书法大家的作品,从古至今没有看过这样写的“系”部首。而从字体设计角度出法,这样处理则会让“系”字部看起来摇摇欲坠,就算从平面角度去看,它的点划排列奇怪,没有了点的走势。还有很多很多例子不能尽录。
我没有要质疑教育部的任何决定,毕竟自己不是学者只是一位年资尚浅的小小字体设计师。只是“细”当下的美学处理这样,施设计师,我比较想知道你在美学上、字体上、甚至平面设计上,要推荐的到底是哪一部份?小弟愿闻其详,洗耳恭听。
/今天的字型市场/
在今年电脑几乎完全普及的年代,今天,微软新的 Cleartype 字型每套都有自己的独特概念,也是由有名有姓的设计师操刀,像常见的欧文字型 Calibri,它的圆弧造型是为了修正CRT显示器的大颗像素而设计,印刷出来后也有一种温润的喜感;微软正黑体中宫合理、粗细取视觉平衡,感觉中性、大器、宽宏而友善,适合任何场合使用。而且不用说,苹果、微软近年也花费大量精力投资到好字型上,像华康的苹方字型、苹果日本把筑紫圆体、Hiragino 全套购进 OS X 系统内,也是在造福社群。君不见不少台湾设计师使用筑紫圆体制作出温润有趣的版面,也是厂商眼光的改善、用家眼光的改善下所带来的福气。
施设计师,不知道你会不会,但是我自己每设计一套新字型都先问自己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有新的字型?新的字型解决了什么阅读问题?新的字型怎样解决了什么阅读问题?它为字型市场带来怎样的新观点或新价值?它未来十年的定位会是怎样?
只是,新细明体?
我打从心里会理解新细明体的出现是解决历史上缺乏数位中文字型的问题。
说它好,我会问新细明体为什么需要模仿本兰明朝L?在哪一部份模仿?它传承了本兰明朝L哪一部份的优势?然后,它作为模仿品,为字体使用者、甚至对字体业界,带来怎样的正面影响?
写完这之后我想了十分钟,也不太确切自己要如何回覆这些答案。
这十分钟后我想到:为什么不把精力去欣赏今天字型厂商的最新努力?为什么不去认真看我们手上已经有的宝贵字型?作为每天在字型公司工作的一分子,每看到有人说“新细明体很好”,我心里总会想“嗯它是一套完整的字型,只是市场上有很多好棒的字型,就算每天研究一套也可以花半辈子或以上才研究完,怎么会着眼它呢?”
/如果真的很喜欢新细明体 有什么更好选择?/
如果认真喜欢新细明体,其实市场也有很多很棒的细体字型可以供选用,自己还蛮推荐这几款的(针对像新细明体的粗细推荐)
“徐明”是中国的字体大前辈徐学成在深泽字体设计奖的得奖作品,是宋体架构综合仿宋笔划的设计。重点是,他本来就是为了那么细的粗细去发想,所以用在标题上很棒
“龙明”的原稿来自大坂森川龙文堂在二战前在中国购入的字稿制作而成,后有字体大师小冢昌彦补字,L细体中宫紧窄、架构传统,笔划锐利而秀气。设计的时候已经为了这样的形象发想,所以看起来合理而舒服
华康俪细宋是字体大师柯炽坚先生的执导作品,当时也专为报章而设所以粗细偏细,然而笔划、架构比新细明体要优美、合理、秀气得多
文鼎宋体的原稿来自中国宋二体,是一套集中国上海派(中国字模一厂)字体大师功力而成的字型。
蒙纳宋体的原稿也来自中国宋二体,是一套集中国上海派(中国字模一厂)字体大师功力而成的字型。跟文鼎上海宋的分别是:蒙纳宋体的粗细、笔划设计于八十年代曾经为报章纸张调适,笔划也跟随香港的常见商用字型设计
文章有点长,不知道会不会有时间看完,不过写到最后,无论施设计师对于新细明体是出于真心喜爱还是对“美学无绝对”的一种态度宣示,我还是很推荐你看完我对“新细明体不好”的考虑,再向以你为荣的老师好友推荐新细明体,那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境界。
一起加油,期待凝明朝体完成~!
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