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字型] 设计师的字体迷思:扑朔迷离的 Frutiger 和 Myriad
文/许瀚文
许瀚文,香港中文字体设计师,现于Monotype任职 高级字体设计师。
“一期一字型”内容源于每日午饭放空时对字体的思考和想像的总结,是透过字体设计寻找结缘的起始。
Frutiger 和 Myriad 其实是两款完全不同的字体,却很容易让设计朋友搞混它们。 为什么呢?
它们其实是两套风牛马不相及的设计:Frutiger 的线条圆滑观感友善,结构上却是确确实实 Univers 系的 Neo-Grotesque 造型;Myriad 看上去也是中性友善,结构却是以西洋书法架构作为基础的多用途无衬线体。
吊诡的地方是:在某一个距离下观看,Myriad 的看感会跟 Frutiger 几乎完全一样! (把图拉出来缩小看就懂了)
为了解决六十年代巴黎戴高乐机场路标系统问题而设计的 Frutiger(当时称为 Roissy),X-Height 特大以增加辨认性(legibility),在同一pt 下看感比任何拉丁字体体积都要大。也因为这个特色,令 Frutiger 在小字、副标时缺少了大字号的美感。
Robert Slimbach (左二)
我觉得聪明的 Robert Slimbach 先生大概找到这个缺口——Myriad X-Height 较小,字距也较小,却在内文、副标等完全把 Frutiger 的优雅「复制」过来,观感跟 Frutiger 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说那是小字号专用的Frutiger,弥补了很多 Frutiger 的不足;而反之亦然,Myriad的弱点当然是路标系统上不好认的问题了。
这绝等聪明的做法的确也让欧文大师 Adrian Frutiger 在自传中称赞 Slimbach 先生(详看 Frutiger 先生作品回顾集:《Adrian Frutiger – Typefaces: The Complete Works》)。 而后来由小林章先生设计的 Neue Frutiger 字型,则把这问题大大收窄,一款 Neue Frutiger 设计可以用运用到内文跟路标系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