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舞台上的领导课

作者: 袁绍基
 
作者简介: 《香港地政学季刊》总编辑
 
发布日期: 2006-02-01
 
莎士比亚不仅仅是语言大师,他对人性以及人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和斗争,更有极为深刻的认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惠特尼(John O. Whitny)和麻塞诸塞州莎士比亚剧团创办人帕克(Tina Packer),在其合著的《权力剧场》一书中,汲取莎翁戏剧中的管理智慧,对领袖要如何与他的追随者建立充满信任的关系、如何相互沟通激励、共同成长并造福对方等众多问题,展开了生动的讨论。在饶有兴致地欣赏戏剧之余,诸位不妨以其为镜,鉴照自己。
在其众多的剧作中,莎翁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领袖和他的追随者要如何建立一种充满信任的关系?双方如何结盟、共同成长,并造福对方?莎翁认为:即便是能力卓越的国王,也无法独自处理国政;倘若能聚拢忠诚、可靠、能力出色的下属为他办事,那么国王头上的皇冠戴起来自然轻松得多。而对于下属来说,如果上司给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那么工作起来也会更加尽心卖力。
公爵不能抢了国王的风头
要想建立互信,上司和下属都要具备与其职权相适应的能力。假如下属不能做好份内的工作,上司就很难把权力下放给他。反过来,为并不具备领导才能的上司办事,下属也很难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自负的下属会忍不住想:既然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做的,为什么还要把功劳都归于上司?而胆小的下属又会有这样的顾虑:我表现得好,会不会令上司如芒在背?他该不会忌贤妒能,对我排挤打压吧?
《权力剧场》的作者惠特尼回忆自己的经历:他在担任Pathmark超级市场首席运营官的时候,因成功将公司的生意转亏为赢,获取了不少掌声,并且博得了传媒的青睐,一再现身电视和广播,诉说成功经验。据惠特尼事后分析,当时他实在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应该请出上司共享荣耀。随后的几个月,惠特尼遭到高层的不断打压和排挤,直至离职方休。
1998年,长久以来被视为花旗集团CEO接班人的迪蒙(James Dimon),遭到该集团两位联合执行官威尔(Sandy Weill)和里德(John Reed)的辞退。在那之前的15年间,迪蒙一直深得威尔信任,甚至情同父子,而对外间传闻的迪蒙将是CEO的接班人,威尔乃至里德也都曾经默认。即便这样,迪蒙还是被辞退了。据推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锋芒太露,俨然以花旗集团的真正领导人自居,惹得两位上司不快,终于落得个收拾包袱走人的下场。
对类似因功高震主而遭殃的事情,其实莎翁在剧中早有警告:公爵不能抢了国王的风头(A duke never upstage a king)。麦克白登基后不久,就把其得力助手班柯将军杀害;克劳迪斯国王一再要谋杀受民众支持的哈姆雷特王子;查理二世先放逐波林布鲁克,复夺其财产。上述种种,究其起因,不外乎妒嫉和不能容许下属盖过自己的风头而已。
惠特尼和帕克认为,无论哪个阶段的企业,其成功都系于领导和部属之间的互动。如果上下能够明确共同目标,而上司又全心让下属胜出的话,下属通常一定会拼死为上司做事,以报知遇之恩。仔细想来,曾国藩“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价值观与此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日常的管理中,领导者倘若能够言行一致、成全下属,与其说是一种胸怀,不如说是一种领导能力。
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上司除了对企业及自我做出承诺之外,还应该对其下属做出承诺。同理,下属也该向企业、自己和上司做出承诺。这就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承诺网络”,各自网络的共同点,就是彼此沟通、分享与共鸣的基础。通常,如果上司和下属没能就共同目标做出承诺,似乎也仍然可以勉强在一起工作。然而,倘若上下一心并相互承诺负责的话,他们之间的忠诚关系就可以冲破一切阻碍,为企业与个人建功立业。
莎翁笔下的安东尼能继凯撒之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领袖,就与他和下属伊诺巴柏斯之间的相互承诺有着重要的关系。然而,后来,安东尼不听伊诺巴柏斯的一再忠告,一味迷恋克丽奥佩拉,以致军政事务荒废,伊诺巴柏斯才决定收回其对安东尼的效忠承诺,转投渥太维的阵营。安东尼理解并尊重伊诺巴柏斯的决定,命人将伊诺巴柏斯的所有私人财物送到敌方的阵营去。在收到财物时,伊诺巴柏斯满怀伤痛和懊悔,心碎而死。不久,安东尼也为渥太维所败,含恨而终。安东尼和伊诺巴柏斯的失败,在于他俩失去了为共同目标而战的承诺,失去了彼此,终而失去了事业乃至生命。
惠特尼和帕克指出,只要上司和下属具有共同的目标,即使双方管理风格各异,也可以达成成功可期的合作。不过,要维持相互承诺的稳固,领导和下属还应相互尊重和自重。
惠特尼回忆他在自创的广告公司工作时,与一位出色的创意人员共事。有一次,惠特尼收到她的文稿,二话不说便兴高采烈地这儿作一些修改、那儿作一些润色。对此,那位骄傲而直爽的女士表现出很大不满:“当这张纸上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您在哪儿呢?”此时,惠特尼才幡然大悟:下属的创作和贡献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而她向他提出不满,也是自重的表现。于是,惠特尼连忙道歉,再三肯定她的能力和贡献,并承诺今后不再肆意更改创意人员的作品了。
把握机会“以下犯上”
上司管理下属,想来天经地义,无需刻意强调。然而,实际上,下属也可以运用恰当的方式影响上司。惠特尼特别指出,面临巨大压力,领导者也经常处于恐惧和忧虑的心理状态中,实际上,他们的恐惧和忧虑,比起下面的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领导者也需要他人的认同和抚慰,才不会陷入竭斯底里的情绪中。而能满足领导者这种情感需求的人,除了他的亲友,就是和他共事的部属了。因此,为人下属者,在上司表现出色时,能适时给予肯定和赞美,并非曲意逢迎;而当上司面临艰难抉择、优柔不肯出击的时候,慷慨地给予鼓励,不断加强正面的信息,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上司的斗志。
在《约翰王》一剧中,软弱的约翰王贪生怕死,十分乐意向法国投降,其部属巴斯特对此不以为然。然而,巴斯特深知约翰王个性,所以十分沉着,并不把话说穿,只是极力奉劝约翰王大展雄风,发挥其英勇的一面,“要表现得像战神般耀武扬威”,“反过来威胁要威胁我们的人”。终于,巴斯特取得了国王的信任,领兵出征,成功迫使法国签订和约。大功告成之后,巴斯特又发表演说,把英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约翰王的勇敢和英明。
反观《李尔王》一剧中,李尔王和肯特伯爵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李尔王的刚愎自用和肯特伯爵的不恤上意。肯特伯爵不理解上司的弱点和恐惧,一味直言顶撞,不仅不能阻止李尔王分出疆土的决定,并且为国王所驱逐,眼睁睁地看着李尔王的江山土崩瓦解。
对此,惠特尼指出,在企业活动中,不经观察和思考就坦白想法,实不可取。特别是当上司一门心思要做出某些不智决策的时候,不管不顾地大肆评论,往往只会把水搅得更浑,甚至有时还会落得肯特伯爵的下场,牺牲了自己,惹恼了上司,到头来也救不了企业。这时候,最好审时度势衡量应否立即向上司进言、又该以什么方式提出。之所以要考虑这些方面,并不是优柔寡断或顾虑重重,实在是因为无论上司还是下属都同属一个团队,给彼此信心,尽可能地凝聚团队的力量,才有机会共渡难关。
审时度势,巧妙沟通
在组织当中,沟通是绝对必要的,但是无条件地把问题摊开来谈,在很多情形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挑起战火或扩大鸿沟。肯特伯爵就是以为只要向李尔王陈以利害,就可以阻止国王做出愚蠢的决定,谁料到竟会把情势弄得更僵,把李尔王向悲剧收场又推了一把。忠心的部属不对上司盲从附和,而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向上司提供决策所需的服务。但是,如果昧于形势,只图向他人灌输想法,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实际上,时机乃至形势都是可以利用沟通创造出来的。莎翁在《凯撒传》中,就演绎了安东尼如何以巧妙的沟通技巧,在不利于自己的形势下,将支持者从对方阵营赢取过来的。
剧中,布鲁特斯和凯修斯在狙杀了凯撒之后,奋力说服罗马的群众相信他们刺杀凯撒是为了挽救罗马共和国,因为凯撒有称帝的阴谋:“并非我爱凯撒少一些,而是我爱罗马多一些。你们宁可凯撒活着,大家做奴隶,都不愿凯撒死,大家做自由人吗? 凯撒爱我,我为他哭;他幸运,我为他欢欣;他勇敢,我尊敬;但他野心勃勃,我杀了他。”
罗马人民愤怒极了,他们憎恨任何损害共和国的人!凯撒要推翻共和,当然罪有应得。一时间,曾是罗马人民心中英雄的凯撒,变成了该死的凯撒。刺杀凯撒成了正当的行为,而支持凯撒的人则是该死的。
为了确保大权在握并稳定局势,布鲁特斯和凯修斯均认为,有必要争取凯撒的副官安东尼的支持,以免军方造反。那时候,安东尼身在罗马,没法调动士兵作出任何举措。但他知道,如果不采取某些行动,愤怒的罗马群众很快就会涌到他家门口,把他击杀。于是,安东尼表现出支持布鲁特斯的姿态,同时,竭力说服了后者,让他向罗马人民当众宣读埋葬凯撒的挽词。不知是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本来极为英明的布鲁特斯竟然同意了,并作出了安排。然而,面对敌视凯撒和他的群众发表埋葬凯撒的挽词,安东尼是不是也疯了?
当安东尼抵达有关现场时,凯撒的尸身仍浸淫在血泊之中。群众怒气未消,指其该死的声音不绝于耳,显然,已经有拥立布鲁特斯为领袖的意向了。安东尼心里明白,如果此时表露与布鲁特斯为敌之意,群众会当场把他撕得粉碎,坦白沟通无疑自寻死路。
为了取信于布鲁特斯,安东尼除了表现出为凯撒之死而悲痛外,还故作慌张,甚至向布鲁特斯求死,以解除后者和群众对他的敌意。布鲁特斯为了表示拢络的诚心,即和安东尼握手,并向群众示意安东尼是友非敌。
在初步解除了敌对阵营的心理武装后,安东尼立即取得沟通的机会。但他还是步步为营地声明,他的演说只是为了尽朋友的道义:“罗马公民,同胞们,请听我言。我是来埋葬凯撒的,不是来称赞他的。”接着,他又申明自己是为了向凯撒作最后的告别的,因为无论如何,凯撒生前对他总是诚实而公正的。这句话,一下子感动了在场的群众,毕竟罗马人对朋友的关系是相当重视的,于是,群众对安东尼的看法一时模糊起来。
趁着这个时机,安东尼又向群众投下一个问号,挑起他们怀疑布鲁特斯说凯撒有意倾覆共和国的真实性。安东尼边说边流泪,又在适当的时候停顿一下,使群众的情绪得以酝酿:首先,凯撒从战争中获得的财富,都是用来充实国库的;其次,安东尼曾三度在公开的场合向恺撒呈献皇冠,都为他所拒;最后,凯撒预写了遗嘱,把其全部遗产送给罗马的公民。在说到第三点时,群众的情绪已经完全偏向了安东尼,而布鲁特斯看势头不对,仓皇而逃,局势最终为安东尼所控制。
纵观事态发展,不难看出,安东尼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他能够审时度势,营造时机,巧妙沟通。这种机智高效的沟通技巧,实在值得众多职业经理人效法。
荣誉,人之所欲
领导者要想得到部属的真心效忠,也要真心实意地期望部属有所成就。实际上,领导者的业绩,主要就是其部属努力的结果。因此,领导者在得志之余,绝不应吝啬奖励下属。而即使成就的铸就尚需时日,也应该设法鼓励部属,激发他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实际上,激励部属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动用金钱。荣誉,有时比金钱更为有效。
在《享利五世》一剧中,莎翁讲述了伟大的领导人如何以取得荣誉的愿景,来消弭士兵的恐惧,提高他们的士气,使他们不畏牺牲。英王亨利五世领兵越过英伦海峡和法国开战,兵至哈弗尔镇时,英军已经浑身浴血、疲惫饥馁。时闻法国将以五倍于英军的兵力在阿根科特严阵以待,英兵的士气极度低沉,他们开始埋怨国王把他们带来法国送死,甚至质疑开战的正当性。
这种情况下,英王亨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消弭士兵的恐惧和怨愤。于是,亨利五世决意以荣誉来重新唤起士兵的勇气,激励他们要为争取不朽的荣誉而战。在著名的阿根科特之役前夕,亨利五世动情地向士兵呼吁:
今天是圣克利斯宾日;
不死于今天的战事,得以平安归国的人,
以后每年此日,便要踮起脚尖,热切地期待它的来临,
圣克利斯宾这个名字将使他感到鼓舞兴奋。
经过今日的战事,而依旧活着,活到年老的人,
将年年此日的前夕宴请他的乡人,
对他们说:明天是圣克利斯宾日啊!
他将要露出他的胳膊,给他们看他的伤疤,
说:这些是我当年在圣利斯宾日所受的伤。
亨利的慷慨演说,让士兵的心思远离了泥泞的法国战场,飞到了凯旋而深受国人尊敬的景象之中。今后每年的圣利斯宾圣餐日,都是他们值得纪念和深受尊敬的日子,战胜的英雄将家喻户晓,名列史册。受到亨利五世的荣誉愿景的感召,英军士气大振,在阿根科特战役中,以一敌五大败法军,战士们果然成为民族英雄,与享利五世一起名垂千古。
◆ ◆ ◆ ◆ ◆ ◆ ◆
莎翁戏剧,广涉人性,对人性冲突中的善与恶、爱与恨、奖与罚、效忠与背叛、正义与宽恕、骄傲与谦逊、罪恶与纯真等众多主题,都作了生动而赤裸裸的剖析。
作为领导者,主要职责就是以其领导力来处理部属因人性而在职场中引起的互动和冲突,并把这些互动和冲突化为有利于组织生产的因素。在莎翁笔下的这方舞台上,智慧的领导者将受益匪浅。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生活,其实可以很性感
    艺术,就是“别去为难观众”
    by 緑 midori
    1 评论
    62 赞
    24 收藏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8 评论
      84 赞
      50 收藏
        为什么是史铁生,成了当代互联网嘴替? 丨灵感手抄本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by 毛毛.G
        3 评论
        76 赞
        57 收藏
          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我用AI完成了创作产能的越级”
          by 秩秩
          4 评论
          65 赞
          31 收藏
            灵感告急?请查收一周创意速览
            汉堡王、麦当劳、乳腺癌基金会、吉百利、Autodesk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5 赞
            28 收藏
              山川河流,组成了我们
              我们即地球。
              by 毛毛.G
              2 评论
              58 赞
              29 收藏
                把自己重新养育一次的东亚小孩,投入身心灵怀抱|创意笔记03
                时代失落,玄学登场
                by TOPYS.
                4 评论
                54 赞
                37 收藏
                  原来,这些出圈的台词都是徐誉庭写的|灵感手抄本
                  认识一位很会写的编剧。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1 赞
                  4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