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咖啡馆:远逝咖啡屋之奇闻趣事

几百年以前,伦敦的咖啡馆到处充斥着政治言论,知识分子云集,不论是声名显赫的鸿儒,还是臭名昭著的浪子,都是咖啡馆的常客。以下,伦敦史学家马修·格林博士(Dr Matthew Green)将为我们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

以上为1668年的一幅插图,展示了当代伦敦咖啡馆的风貌。图片:罗德普莱斯系列/阿拉米图片社(Alamy)

 

星巴克(Starbucks)位于英国伦敦科芬园(Covent Garden)广场附近的罗素街(Russell Street)上,是伦敦众多风格相似的咖啡馆中的其中一家。不知你的脑海里能否浮现出这样的情景,信步走进一家咖啡店,落座在陌生人旁边,问起来最新的新闻?或者怒气冲冲、啪得一声把一本新出版的小说拍在别人的咖啡杯旁,并在发表意见之前就去追问别人的看法?这种行为并不怎么得体。

但在三百年前,这种行为恰恰是成千上万的伦敦咖啡馆所追捧的。在1712年,星巴克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巴顿咖啡馆(Button’s coffeehouse)。当时,诗人、剧作家、记者以及普通大众都常聚于此,围坐在长长的木桌旁,或酌酒思索,或论文写作,通常会持续到深夜。现在星巴克墙上社区公告牌的位置,曾经钉着一个兽口大张的白色大理石狮头像。狮子的大嘴就是为大众到此投放自已的信件、故事以及五行打油诗准备的;其中最好的作品随后将刊登在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的《卫报》周刊上,署名“狮子的怒吼”。

而今天,巴顿咖啡馆连一块蓝色纪念牌匾也没留下。巴顿咖啡馆只是被遗忘的伦敦咖啡馆中的其中一家。

在伦敦,每当品味一杯咖啡的时候,你就在延续着这样一个仪式,那是在伦敦市中心一个教堂泥泞的院子里举行的,已有360年的历史。伦敦第一家咖啡馆(也称咖啡摊)始于1652年,由一个古怪的希腊人开办,他的名字叫巴斯高·罗斯(Pasqua Roseé)。当时,罗斯是一个英国莱文特商人的仆人,商人在土耳其士麦那经商期间,罗斯慢慢对富有异国情调的土耳其饮料产生了兴趣,并且决定将其出口到伦敦。后来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聚拥他的小店,不论是会友的、集会的、饮酒的、思考的、写作的,还是插科打诨、蜚短流长的。引燃这样火热场面的,就是咖啡。

 

伦敦第一家咖啡馆位于科恩希尔(Cornhill)以外的圣·迈克尔胡同(St. Michael's Alley)图片:阿拉米图片社

 

时隔不久,巴斯高的小咖啡店每天就可以卖出六百份咖啡了,对此,科恩希尔的啤酒屋和小酒馆的老板们只能无助欣羡。让他们感到更糟糕的是,在人们眼中,咖啡慢慢变成了医治醉酒、暴力和情欲的良药;并成为人们净化思想、丰富阅历、增长智慧的催化剂。罗斯激发了一阵开办咖啡馆的热潮,而他那被称作“穆罕默德苦粥”(bitter Mohammedan gruel)的咖啡也将永远地改变了伦敦。

时至1663年,伦敦市的古罗马城墙以内共有82家咖啡馆。这些咖啡馆是在“伦敦大火”(the Great Fire)的废墟上建起来的,1675年受到查理二世的打压,幸而劫后重生。当时,国王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任何人仅需区区一便士进门费,便可自由地在那些咖啡馆里谈政议事。“咖啡馆政治家”一词指的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整天泡在咖啡馆里,热衷于讨论上层事务,并与周围感兴趣的人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在那个时代,虽然一些咖啡馆有女员工,但是没有任何体面的女性愿意置身于这样的经营场所,还有女性在《抵制咖啡请愿书》(the Women’s Petition Against Coffee)(1674年)中哀叹,“这种既前卫又可恶、被人称之为咖啡的异教徒的液体”已经把他们勤劳、强健的男人们变成了女里女气、唠唠叨叨的懒汉,原因就是,如今他们只知道在咖啡馆里消磨时光。

男人们并不以为意,伦敦便成为了一个咖啡瘾君子之城。尽管二十一世纪的史学家认为,到十八世纪初,伦敦的咖啡馆约有550家,但据当时的数据可知其已经超过三千家。

早期的咖啡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许多店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比如,堂·撒尔特罗的切尔西咖啡馆(Don Saltero’s Chelsea coffeehouse),墙上装饰着富有异国情调的动物标本,这可是当地绅士科学家们的谈资之一;而在克拉肯威尔·格林(Clerkenwell Green)的伦特咖啡馆(Lunt),顾客们可以一边呷着咖啡,一边理发,同时还能欣赏由店主发表的关于废除奴隶制的激情演讲;在离科芬园巴顿咖啡馆不远的摩尔咖啡馆,浪荡子们可以从长夜痛饮中清醒过来,并在被带往附近弓街(Bow Street)的妓院前,草草浏览寻妓指南。甚至还有一家水上咖啡馆——泰晤士的芙利(the Folly of the Thames),它就停泊在萨默赛特之屋(SomersetHouse)外的沼泽里。在那里,兴奋的舞者表演着华尔姿和吉格舞,直至深夜。

 

 

托马斯·罗兰森(Thomas Rowlandson)展现十八世纪咖啡馆的蚀刻画作 罗德普莱斯系列/阿拉米图片社

 

尽管咖啡馆呈现多样化风貌,但所有的都遵循同样的模式,尽可能地增进顾客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个富有创意且令人愉悦的氛围。顾客一进门,扑面而来的是烟雾、水汽、汗液,以及扯着嗓子的问候:“有啥消息吗?”——更礼貌一些的则是:“阁下您好,请问的黎波里(Tripoli)有什么新闻吗,先生?”几排戴假发、衣着讲究的男人们围坐在长条形木桌边,桌上散放着你能想到的各种传播媒介——报纸、小册子、印刷刊物、信件手稿、民谣,甚至还有有关党政内容的扑克牌。不像伦敦西区(West End)和交易巷咖啡馆(Exchange Alley coffeehouse),这里的咖啡馆室内布置得舒适而简朴——地面铺着精磨木地板,没有垫子,墙上镶有壁板,还备有蜡烛,痰盂也很奇特。远处,一个披着假发貌似丘比特的男孩,会送来一份咖啡。通常是一便士一份,喝完可以无数次免费添加。一杯在手,你就该忙着与其他顾客交流了。

 

十八世纪的咖啡馆,一位顾客在发表自已的观点。图片:北风图片档案馆/阿拉米图片社

 

咖啡馆顾客间的交谈是店内生意红火的根源。从伦敦各个咖啡馆,赛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收集并记录了人们谈及的荒诞故事以及抽象讨论,比如“越过亚洲高耸入云的山脉”的旅程和弄清清醒与梦境是毫无意义的等等。与陌生人倾谈——有时这种情形会持续几个小时——当时被认为是咖啡馆的常规,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却显然很陌生。

辩论通常会以旁人的裁定作为结局。在科芬园的贝德福特咖啡馆(Bedford Coffeehouse)有一支“夸张的温度计”,温度区间由“极好”到“极差”。政客们不愿在议会上发表演讲之后进入威斯敏斯特咖啡馆,同样,剧作家们在其新剧的首演之夜结束后,也害怕走进贝德福特咖啡馆,因为在那里会听到他人对新剧的评论。霍克顿广场咖啡馆(The Hoxton Square Coffeehouse)以其对精神错乱者的讯问而闻名。在那里,哪位顾客若疑似患有精神病,就会被捆起来,用车推入咖啡屋。会有一位顾客充当法官,观察、刺激并与这个被指称精神错乱的人对话,然后还会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是否该将其关进当地其中一家神经病院。咖啡馆里上演的是民主审判。你的穿着打扮、敏捷才思,甚至握汤匙的方式——所有这些都会被其他顾客密切关注、热情讨论。

 

位于威奇大街(Wych Street)上奥林匹克剧院(Olympic Theatre)附近的一家19世纪的咖啡馆,人群混杂 图片:阿拉米图片社

 

咖啡馆将人们聚在了一起,同时也汇拢了人们的思想;由此激发的奇思妙想与伟大发现足以使英国成为世界羡慕的对象。世界上首次股票与证券交易在乔纳森咖啡馆(Jonathan’s coffeehouse)进行,由皇家交易所(the Royal Exchange)(目前为一家私人会所)主办;商人、船长、地图绘制者以及股票经纪人联合起来成就了英国朗伯德街(Lombard Street)上的劳埃德保险产业(也就是现在的塞恩斯伯里保险);拥簇在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周边的咖啡馆刺激了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曾在希腊人咖啡馆(the Grecian Coffeehouse)的桌子上解剖了一只海豚。

一幅时间不祥的图片,展示了位于伦敦波普海德巷(Pope's Head Alley)的劳埃德咖啡馆。 图片:阿拉米图片社

 

那么,这种新事物的迸发到底有多少因素归功于咖啡呢?在伦敦某家独立经营的咖啡厅里,我们已经习惯了由严谨精确的配方煮制而成、口感丝滑的白咖啡,对于这种18世纪的咖啡口味,我们完全无法恭维。其实当时的人们也觉得很难喝,常常把它比作墨水、煤灰、泥巴、瓦斯等,最普遍的说法是粪便。但咖啡容易上瘾,上班时饮之能提神,让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同时它也是一扇获取灵感的大门;至于其味道,倒真是其次了。

现代伦敦咖啡的味道与十八世纪的相比自然好多了,然而,顾客之间思维交融和陌生人之间热烈讨论的机会却消失殆尽。这正如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


伦敦史学家马修·格林博士是《虚拟城市之音》的合著者,该作品提供音频下载与现场活动,带人们感受伦敦的历史之旅。由演员、音乐家带来的表演,伴着砂质咖啡的浓香,让您体验即将开始的史海漫步,如《咖馆之旅》和《复活节漫步巧克力屋》。(你可以在这里试听音频。)由格林博士创作的宣传册《伦敦咖啡馆逝去的世界》于五月由懒人研究院(Idler Academy)出版。

 

翻译:庞冰心 Via Yeeyan  原文地址:http://select.yeeyan.org/view/216596/264170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生活,其实可以很性感
    艺术,就是“别去为难观众”
    by 緑 midori
    1 评论
    100 赞
    33 收藏
      阿勒泰的夏牧场,是我一生中最明亮的夏天|灵感手抄本
      by 秩秩
      0 评论
      62 赞
      27 收藏
        “你上班上得这么要死不活,对得起我十月怀胎戒的酒吗?”
        母亲节别再理所当然地歌颂牺牲了。
        by 鲸鱼鱼鱼鱼子
        6 评论
        65 赞
        24 收藏
          原来,这些出圈的台词都是徐誉庭写的|灵感手抄本
          认识一位很会写的编剧。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61 赞
          50 收藏
            把自己重新养育一次的东亚小孩,投入身心灵怀抱|创意笔记03
            时代失落,玄学登场
            by TOPYS.
            7 评论
            84 赞
            46 收藏
              四千米的青藏高原,如何孕育出世界级奢侈品牌?|小趋势观察眼
              by 秩秩
              2 评论
              50 赞
              18 收藏
                最想听到朋友的一句话是:一起吃饭吧!
                可口可乐太会煽情了
                by 秩秩
                4 评论
                54 赞
                24 收藏
                  这些立足于品牌资产的创意,想学都学不来丨灵感库
                  本文,纯纯就是想让你羡慕嫉妒一下。
                  by 毛毛.G
                  0 评论
                  55 赞
                  2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