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Graham:写作与演讲

我不太擅长演讲。我说话经常“嗯”、“哦”,不够连贯。有时脑子反应不过来了,还会卡壳儿。我希望我能成为更好的演讲者。但如果在更好的演讲者和更好的作家之间选一样,我会选后者。说到底,我只是希望自己有思想,这更接近于“成为好作家”,而不是“成为好的演讲者”。

要想写得好,有思想至关重要。如果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即便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表述,人们也会觉得你很有范儿。但演讲则相反:“有思想”跟“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者”,几乎完全是两码事。

我最早是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注意到这一点的。当时有个人的发言比我的精彩多了。他把开会的人逗得狂笑不止。相形之下,我显得优柔寡断、笨嘴拙舌。后来,我按照惯例把我的发言贴到了网上。贴的时候,我努力去回想那家伙的发言,这才意识到他的发言根本没什么内容。

也许对于那些擅长演讲的人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原来思想对演讲而言,远没有它对写作那么重要。[1]

几年以后,我听了一次演讲,演讲人不光比我讲得好,还很有名气。哇塞,他讲得太好了。于是乎我决定仔细听听他所讲的内容,看看他到底为什么这么棒。听了大概十句后,我不由对自己说:“我不想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

成为好的演讲者不仅跟有没有思想没关系,很多时候甚至会阻碍你的思想。举例来说,在发言之前,我通常会先把发言内容写出来。我明白这样做不好;我明白事先拟好发言内容,会让发言者更难调动观众情绪。要想博得观众的注意,就要把“你的”全部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而如果发言内容是事先拟好的,你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在观众和发言内容之间摇摆——即便发言内容你已经烂熟于心。如果你想调动观众的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要讲的内容准备一份提纲,具体的措辞可以到时候即兴发挥。不过,如果这样做,演讲时你就没时间对每句话都进行推敲了。[2]当众演讲偶尔可以激发出新东西,不过,总的说来,在带来新想法这点上,当众演讲没办法跟写作相比,因为写作的时候,你可以不厌其烦地对每个句子都进行推敲。

如果对事先拟好的发言稿进行充分的排练,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就能做到接近于即兴演讲的效果。演员就这么干。但这里免不了要对“流畅度”和“创意”作出取舍。在按讲稿进行排练的整个过程中,你其实可以不断改善你的演讲内容。演员不会为此纠结的,除非脚本是他们自己写的——但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但所有演讲者都会遇到这种纠结。我在演讲之前,通常会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演讲稿,坐在某个角落,努力在脑子里进行排练。但是最后,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改写演讲内容了。每一次做演讲,我的讲稿最终都会改得面目全非。结果自然是语气更不连贯,夹杂更多的“嗯”、“哦”了,因为我根本没时间去排练那些零零碎碎的新内容。[3]

而如果考虑到观众,你会遭遇比上面更为艰难的取舍。观众喜欢听好话;喜欢听笑话;喜欢陶醉在滔滔不绝的演讲里。如果你低估了观众的理解力,那么你讲得越好,就越像是在扯淡。当然,写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是在演讲的时候,这种“堕落”更为严重。任何人在听演讲的时候,都会比阅读的时候更迟钝。演讲者在即兴演讲时,没时间去组织、推敲每个句子,观众也一样,没时间对听到的句子进行思考、消化。此外,在听演讲的观众里,个体往往会被周围人的反应所影响,而个体受到的这种影响,可能会(比演讲本身)更为巨大, 这就好像是:低音反而比高音更容易穿墙而过。任何受众群体都可以被看做乌合之众的雏形,而优秀的演讲者利用的就是这一点。我在会上听优秀的演讲者发言,之所以会笑到那种程度,部分原因就是大家都在笑。[4]

那么说,演讲一无是处吗?如果你希望从中获取什么思想的话,听演讲肯定是不如看作家的作品。而且,并非所有演讲都能开启心智。通常情况下,我去听演讲是因为我对演讲者感兴趣。有的人,比如总统,没时间跟所有想见他的人见面,于是大多数人便选择去听他的演讲——这是最接近于跟他交谈的事情了。

演讲还有激励我做事的作用。很多著名演说家都被描述成能够激励人心的演说家,也许这并非偶然。也许公开演讲的真正目的便在于此。也许演讲便是因为这个才出现的。听演讲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能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希望这种力量带来的善举多过于恶行,但我也不清楚是否真的如此。

【注】

[1] 这里所说的演讲不包含学术演讲,因为后者情况完全不同。虽然听学术演讲的人也喜欢听笑话,但他们会(或者说“应该”)自觉地去体会你所讲述的新思想。

[2] 这是最糟的情况。实际上,很多时候你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演讲内容通常是你以前写过或者谈过的,即兴发挥的时候,你只是在重述其中的某些句子。中世纪早期人们喜欢将旧的材料用在建筑上,即兴演讲跟这个类似。但话又说回来了,这听起来有点儿不诚实,因为在说这些句子的时候,你必须表现出是刚想到这些句子。

[3] 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指出,有一种排练方法可以完善你的演讲:大声朗读你的讲稿,这样能把稿子中不合适的部分暴露出来。我赞同这种做法,为此,至少有过那么一次,我曾朗读了讲稿的大部分。

[4] 如果观众数量很少,观众身份也许不会让个体变得迟钝。真正的“堕落”貌似会在观众数量足够大的时候出现(大概10个人的样子),这种情况下很难把演讲视同对话。

感谢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和罗伯特·莫里斯审阅此文草稿。

Paulgraham.com : Writing and Speaking

译者: 铁蜗牛   原作者: paul graham

Via Yeeyan 

 

延伸阅读: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Via 36kr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杀疯了”的《苦尽柑来》,是什么好东西?| 清醒蹦迪
    讲女性故事,拜托请像它一样真诚
    by 阿诚。
    4 评论
    62 赞
    13 收藏
      黑暗隧道的尽头,是小狗在等你
      如果有宠物,那生活也还不错
      by 秩秩
      3 评论
      139 赞
      1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