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足料,点会冇料到,NIKE有多懂广东人

体育赛事,向来是运动品牌的必争之地,高度契合的场景能增加消费者对品牌气质的记忆,运动员的实时表现更是不能错过的话题。但在刚刚过去的全运会上,NIKE选择以菜市场为背景,用一碗广东靓汤诠释体育精神,反而刷屏社交媒体,获得了网友“NIKE比广州文旅更懂广东人”的认可。

运动和饮食,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关联起来,讲到人心里去的?我们联系了背后的创意团队WK(上海),进一步走近这次的创作。

选择“煲汤”,是为了让更多人与运动员的故事有共呜

挖掘出苏炳添的精神和广东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两者的共同之处,是此次NIKE给到WK的brief。团队一开始从很多角度去探寻地方文化的精髓,直到找到广东靓汤和汤料背后的洞察时,他们感觉眼前一亮了:“体育精神不只是大道理,更在每个人的日常中。就像广东人天天喝的靓汤,既贴近生活,又充满广东人的大智慧。”

但想要真正煲出一碗好汤,离不开好的食材搭配。选定“煲汤”为切入方向后,团队就像烹饪般,将合适的文案、视觉还有苏炳添的经典运动瞬间放在一起,再以各种地道的隐喻为佐料。

“有时候先有了文字灵感,再结合买菜煲汤的故事背景,匹配合适的视觉呈现;有时则从苏炳添的运动生涯中提取某个瞬间出发进行创作,就像「鸡腿」这一场戏。”

对于团队来说,创意不是线性流程或某种公式,画面和文案很难说哪个先行。煲汤的讲究,苏炳添的故事,广东话中大量活用食物的比喻,都有机会成为创意的出发点。

二十一年神级陈皮,寓意苏炳添多年磨一剑

不过在影片中更需要下功夫处理的,是如何把每个片段编织成层次分明的叙事结构,以小见大地从菜市场讲述更大的故事,让所有比喻串联起来,落实到最终所传递的讯息。

 

当内容够真诚,文化差异就是传播的助推器

此次campaign的一大亮点无疑是地道的粤语表达,但在广东地区外,消费者是否能理解这支片子?如何控制本土化的火候,汤的味道才能醇香但不油腻?

团队创作时已经考虑到了这点,为了让这些粤语的梗更容易被理解,团队格外注重视觉与听觉的加成,几乎每句话的背景都对应了苏炳添的某段故事。比如“手握两个桔子”代表“得个吉”(一场空),寓意的是苏炳添曾经整整两年没有突破。

就算不懂粤语的观众,也能通过画面感受到那种"付出却没结果"的无奈。盐结晶对应汗水、苦瓜代表吃苦,这些意象本身就有普适性。

“我们发现,大湾区以外的年轻观众会主动在社交平台解读这些梗,这种UGC传播反而让内容更有话题性。我们相信,足够地道的本土表达本身就有穿透力。”

 


 

除了短片,团队还邀请多位运动员出镜,推出“足料配方”的创意海报,展示一碗靓汤需要多少好料,一份运动传奇又需要多少深耕努力。

线下体验也不限于简单的运动产品体验,而是选择和煲汤、运动匹配的天然场景,让"落足料"的概念有更具象化的承载空间。

“与松苑汤馆这类专注与做汤的餐厅合作,是想让消费者在最熟悉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情感共鸣。在广州知名的跑步圣地二沙岛设立跑步挑战,是为了直接对话最具活力的运动社群。”

NIKE集团大中华区品牌市场副总裁Maggie Wu如此描述这次的创意:“当我们根植于敏锐的本土洞察,同时以运动为核心时,我们才能真正‘煲出一碗好汤’。”

可见,煲汤和体育看似无关,却未必没有融合的可能。当对两者的理解足够深刻,再借助画面、音乐等元素的配合,这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营销,也是创意的美妙之处。就像苏神在片子末尾说的:“先试试再说!”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每一扇窗,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
    观察生活,让生活变得生动
    by 变身7
    8 评论
    54 赞
    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