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赢的广告,这次都看看亨氏

前阵,在陈鲁豫的视频播客节目中,窦文涛聊到当年香港的品牌广告,因为受电检条例限制,只能在很有限的时段里集中播出。相比今天百花齐放(甚至有点无孔不入)的宣推形式,当年不管是模式还是载体,都显得过分单一。但又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倒逼得大家将无限的创意和才思,全都集中到了30秒,或一张海报上,做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那样的时代,被很多广告人视作行业的“黄金时代”。那时的作品,都带着某种独特又统一的气质,精炼有质。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属实是细糠。

而最近,亨氏的一则广告在网上火了起来。没有名人网红、没有流行梗和黑话,只有34颗番茄,纯纯靠着质朴的创意力量(而非渠道、算法和洗脑大字报),吸引到了真实的流量和关注。

广告出自创意热店Heaven&Hell之手,内容非常简单:亨氏番茄酱的核心原料——番茄——每颗番茄蒂化作一位“运动员”,齐齐整整34个,对应全运会的34个比赛项目。广告语“想赢的番茄在亨氏里”,既点出了亨氏番茄的好品质,也呼应了全运会的体育氛围。

34颗红艳艳的大番茄齐齐整整,足具视觉吸引力,但因为画面整体上简洁干净,又不会让人觉得眼睛好吵的感觉。而每个番茄蒂的各异形态,又让它们经得起细看。

很巧妙的一点在于,番茄蒂在拟人的同时,又没有“那么”具象,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多看两眼:我来瞅瞅,这是个什么运动?

就这样,在满是低头族的地铁站(这批广告主要投放在高铁站、地铁站和梯媒),匆匆的人流里,活力满满的番茄们成功抓住了路人的注意力,甚至“超额完成任务”,让他们自发拿出手机拍下海报,发到网上。

于是,连主创都没有想到的热度,就一发不可收拾地从天而降了。

据Heaven&Hell创始人李丹分享,这个方案是今年六月的一个比稿项目,本来想赶成都大运会,没赶上,挪到了全运会。广告创作者之一的@Grunt也在自己的小红书分享了创作的过程:直到提案的前一周周五才想出这个方案,但一直P不出来满意的效果,甚至试了所有ai工具。最后,努力画了两个demo提交上去,没想到一眼被李丹相中,仅用半天时间完善了一下,便带去了比稿现场。

Grunt的草图(图源:Heaven&Hell)

亨氏广告的走红,可以部分说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但也反映出了另一件事:平面广告真的式微了吗?或许在搜刮流量、消费转化率上,它确实不如一些新媒体、新渠道那么直观高效,但真正优秀的创意内容,是完全能够“征服”大众的。

所以,想赢的品牌,看看亨氏这次的“意外之喜”吧。少一点无效的“写真照+大logo”,多些真正有诚意和想法的内容。大家看得懂,也爱看。

最后,一个小幕后:Grunt本人并非专业出身,更擅长的是剪辑,从影视转设计仅一年,因为不擅长,一度很有压力,做这个项目时,已经萌生了离职的念头。希望这个case的成功,能帮助他坚定自己想做好广告的梦想。行业的“黄金时代”或许过去了,但有梦想的新人,谁说不能去创造出自己的新时代呢?

最后的最后,李丹本人实际上更喜欢红底,但客户喜欢浅色底的意志也很坚定。以至于心有“不甘”的李丹还在自己的小红书里专门发了一条笔记:到底浅色底好看还是红色底好看?

你觉得呢?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的广告牌,会用“实际行动”说话
    户外广告不流行了?方正的可能确实不行,但……
    by 毛毛.G
    4 评论
    50 赞
    20 收藏
      现在看电影,都只看进度条了嘛?
      当天才设计天才
      by 秩秩
      4 评论
      119 赞
      2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