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广告牌,会用“实际行动”说话

今天,过分静态的户外广告牌,是不是总让广告人头疼,也让大众觉得无聊?习惯了全方位立体动态大数据平台整合营销方案,最简单基础乃至很有局限性的表达方式,对品牌来说“不够”,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根本看不到。

想想看,你上一次因为优秀的创意(而不是糟糕的立意)分心给一张户外平面广告,是什么时候?

但,不管你多久没正眼瞧过一张户外海报,相信如果遇到一下这种,还是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Britannia是印度一家跨国食品公司,主要销售饼干、面包和乳制品。该公司成立于1892年,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公司之一。今年,为强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在相关领域做出的成绩,他们推出了一个名为“Nature shapes Britannia(自然塑造了Britannia)”的campaign。

活动的主要内容,便是街头各种各样被植被“塑造”的广告牌。

一句简单的说明,Nature shapes Britannia,广告牌则是将这句slogan“表演”出来的演员——顺应树木植被的形态,让你肉眼可见自然是如何“塑造”了品牌。

对于这一创意,策划机构Talented Agency表示,他们接到的需求非常简单,就是品牌的ESG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都想好了,但就在准备发起时,灵感突然出现:为何不将广告牌本身设计成和植被融合的形式呢?很多时候,品牌方为了自己的广告内容不被遮挡,会避开有植被的展示点,或者干脆锯掉植物遮挡的部分。

换言之,户外广告很多时候都在思考如何“克服”自然的“限制”,而非与之共存。

为了更切实贯彻品牌的可持续理念,此次广告牌使用的事100%可生物降解的棉质材料,并认真地观察了树木的形态以求尽可能不影响它们的生长。

这件事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Talented Agency说,他们的计划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尽管事先进行了精心规划,但最后仍有近半入选场地因树木的修建最后无法使用。他们形容这个过程就像Instagram上的热门趋势,可能今天这里还有一棵树,明天就没了。(这个过程,也反应了人类的城市活动与自然间的角力)。而且,因为没有办法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实地考察,他们要依靠谷歌街景来评估场地,建立虚拟数据模型。谷歌街景可能出现的延迟性也会影响项目的推进。

最终,他们对73棵树进行了评估,找到了最合适的场地。这,也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广告牌和植被间保持怎样的距离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后期宣传怎样呈现等等,都要仔细规划。

因为,对他们来说,挂上广告牌也并不是终点,Britannia和Talented Agency都希望这一行动能够带来更长久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传播。

为此,除了宣传外,他们决定将此次campaign的经验总结成册变成一份开源资源,任何有兴趣效仿和使用这一形式的品牌都可以下载使用,以制作属于自己的“自然塑造广告牌”。

最后,这则创意突然让我想到香港散步学者黄宇轩曾分享的一个有趣的“小发现”:香港铜锣湾的崇光百货外有一幅巨大的户外广告牌,几乎算得上这个黄金地段最显眼的广告位之一,但它前面刚好有棵小树。

那么大的一块广告牌,商家品牌一定要花重金,而这棵小树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会“影响”展示效果的自然因素。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