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这事儿颜料都清楚
许多年前,有张流传盛广的段子图,描绘男女眼中颜色的区别:男人眼中,世界大概分为红黄蓝绿等,而女性的世界,光是红色就能分出暗红、鲜红、酒红、玫红、豆沙红、樱桃红……
你完全可以说这是消费主义陷阱。不过,有没有可能,颜色本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不同的经历、记忆、故事、感受、意义、价值……都会左右一个人面对一种颜色的心境。还有Tiffany蓝、Ferrari红、Hermès橙,你说它们仅仅是颜色吗?那“黄袍加身”这个故事可就平淡太多了。
最近,知名颜料品牌温莎牛顿(Winsor & Newton)联合两位艺术家Maria Lax和Daniel Eatock,为颜色,或者说颜料,拍摄了一支意识流广告。
别担心看不懂,就算纯当英语学习资料,也会觉得有趣的。
“great white”不是白,“green with envy”也不是绿,前者专指大白鲨,后者则是英文中形容一个人非常嫉妒的状态,用中文另一个带颜色的词形容,就是“眼红”——一个有趣的中英对应,发绿也好、变红也罢,总之,嫉妒使人面目全非。
还有出自《绿野仙踪》的黄砖路(yellow brick road,主角桃乐丝前往翡翠城走的路)以及与Beatles关系紧密的“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文化的演绎丰富着颜色的意象。

不管你是否喜欢这支广告,至少它让颜色变得更加立体了,对于品牌的核心目标受众(比如,艺术家、画家)来说,这确实就是色彩的意义与价值——它们不是纯粹的红黄蓝绿,而是海洋和星辰、是愤怒和哀愁、是疾驰而过的法拉利和优哉游哉的共享单车,即使黑白,都可以“五彩斑斓”……
收尾之句点得巧妙——所有颜色,都是你眼睛的颜色,你看到什么,那就是什么。
而我更喜欢那猝不及防喷洒的清洁剂,好像在说“好了好了,煽情和深刻就到此为止吧,什么眼睛,还是一团颜料嘛”。一点戏谑和幽默,在戛然而止里让人更深刻意识到,刚刚那一切流光溢彩,都是简单的颜料涂抹出来的。

最后,一点莫名的联想。看这支广告中那么多的色彩描述时,脑海中一直跳出《红楼梦》的文段,当年看书时,开始读得很慢,原因之一就是要想象曹公笔下那些颜色,太费精力:水红、银红、桃红、石榴红、秋香、蜜合、鹅黄、葱绿、豆绿、翡翠、雨过天青……后面发现太多颜色甚至没听过名字,索性就想象个五光十色的场景了事。
也不知当中有没有颜色实际是曹公凭心境自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