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俱乐部,走出一批脱口秀大王
最近《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和《喜剧之王单口季》两档喜剧综艺陆续杀青,脱口秀的夏天接近尾声,每个观众也都选出了各自心中的大王。
今年的舞台上,除了实力强劲的老选手,各家俱乐部输送了不少新面孔。演员来自天南地北、年龄跨度极大。职场故事外,精神病症和女性叙事等各种议题纷纷上桌,在既定规则中撕开一道裂缝。



然而,这些高光时刻只是脱口秀的一瞬,冰山被看见的一角。聚光灯之外,每个演员基本都经历过数百场的打磨,也离不开俱乐部通过各种办法给予的托举。
我们不禁好奇,这究竟是段怎样的升级之路,每个阶段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难点?当节目结束后,新演员的大量涌现是否会带来老演员的淘汰危机?有多少观众会从电视机前走到剧场?当有人质疑“脱口秀不好笑”,演员又会如何把握“冒犯”的边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别联系了三位俱乐部主理人:带着演员经验南下创业的小块(广深开花BLOOM脱口秀)、将地域特色融入喜剧文化的伟大爷(长沙笑嘛喜剧)以及将女性表达打造成常态特色的吴杨(昆明不止喜剧),试图从他们的视角,挖掘出脱口秀更真实、更丰富的一面。

无论演员还是俱乐部,讲得好笑都是根本
小块在访谈里,提到了两个“不应该”。
一年多前,他和徐志胜合伙在深圳开了个俱乐部「开花BLOOM脱口秀」,基于对演出效果的追求,他们没有选择商圈,而是“花血本”租下华侨城O·POWER 文化艺术中心一处专业的剧场空间,期待笑声能与夜晚一起如约而至。

不过,现实很快给他们泼了盆冷水。
虽然呼兰、童漠男等一众知名演员的专场迅速售罄,但作为小演员“练兵场”的开放麦,即使价格已压低至一杯奶茶钱,票务表现依旧平平,「开放麦有可能很多人是不好笑的,但是票价也便宜。北京上海的观众可以接受,但这边的观众好像就是花了这个钱就一定要得到笑声,没有那么松弛」。
小块分析道,即使深圳是人口基数庞大的一线城市,但这里的年轻人鲜少将看脱口秀视为常规的休闲娱乐方式。常态化的加班与观演时间冲突是原因之一,筛选演员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则是另一大阻碍。

「不光是脱口秀卖得不好,这里好像各种演出项目卖得都不太好。正常来讲,人赚钱后就会找一些让自己精神愉悦的地方去消遣」,这是小块说起的第一个“不应该”。
第二个“不应该”是新人数量的寥寥无几。
随着喜综热播,脱口秀从小众艺术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现象,“讲话就行”的低门槛让很多人跃跃欲试。但据小块讲述,节目播出后来报名开放麦的新人也仅多了一两个,与北京、上海每晚40个新人报名的热闹场景对比,略显惨淡。
实际上,这并非「开花」一家的困境。对于效率至上的深圳来说,俱乐部要想吸引人们走进剧场听段子、甚至讲段子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要找到适合放大的地域特色反哺剧场形式也并非易事。
不过,小块同为演员的经验和直觉,为俱乐部的生长提供了额外的养分,不快,但初见成效。
关于新人升级的路径,他能设身处地给出专业判断。「虽然说话没有任何门槛,但是想把完全陌生的观众逗笑还是个比较难的事情。这个行业公平的一点就是,你讲得好笑,观众就是会笑。这不是我们硬捧一个人就可以捧出来的。」在他看来,决定权在观众手上。
所以即使众多俱乐部早就取消了开放麦,他还坚持保留这个“老人练段子、新人练胆子”的场子,甚至推出“锐泼开放麦”等更能即时接受反馈的形式。
老人担任固定锐泼员现场点评,上场演员依次锐泼下名上场演员。这种机制能让演员尽快意识到段子的问题所在,对于观众来说也更有看头,「它其实就是个线下综艺的乞丐版,虽然线下还比较少,但喜剧这东西它就得创新。」

另一方面,他坚持引导本土观众接近脱口秀。每场表演,主持人都会提前科普,比如单口和漫才的区别,也会鼓励观众用掌声给予演员正反馈,「觉得好就用掌声表扬他们,觉得不好就用掌声羞辱他们」。
至于演员们普遍面临的素材困境,他同样深有体会。据他观察,即使脱口秀已经成为所谓“讨好的艺术”,依然有许多人能够写出好笑的东西。「现在有很多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观众觉得不是,那你就想办法破除这个不是」,所以与其给自己设限,不如想办法用技巧去调整,找到议题表达与观众接受之间的平衡点。前人将穷、租房等话题讲得烂熟,但你仍然可以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或者题材。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把越来越多新人领进来,并以“抓大放小”的包容态度运营着整个俱乐部。
一晚的开放麦,可能有新到只有十几分钟脱口秀经验的演员,也有准备南下做专场的北方全职演员,就连小块本人也可能随时为了救场而拿着新段子亮相。
而拥有老板和演员双身份的他,也并不在意员工的吐槽,如果有员工将他写进段子,他反而觉得这是好事,「大家一乐说不定还能把紧张的情绪释放了,老板也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用小块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个没那么多“行活”的俱乐部。面对众多俱乐部段子趋同化、价格战满天飞的现状,他相信内容为王,并试着用行动证实这是合理的经营之道。 为了贴合广深的地域特色,他们精心设置了更接地气的粤语阵容拼盘和潮汕话拼盘;考虑深圳有大量来自湖南的打工人,他们特别策划了湖南阵容的演出;全女专场等特色内容也在俱乐部持续开花,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如今当我们在社交媒体搜索「开花BLOOM脱口秀」的名字,发现其演出的repo数量已经高于许多更成熟的剧场。

访谈尾声,小块调侃道:「有个观众看完脱口秀在群里抱怨,停车费花了30多,可演出才20多,你在这里边吹空调也值,现在哪有这么物美价廉的娱乐项目」。
话虽如此,但相信观众无论是因为什么理由走进「开花」,只要「开花」的内容够有趣,留下来的观众总会越来越多。

浓郁地域特色,让演员人设更丰满
2017年,《吐槽大会》上线并迅速成为现象级网综,笑果文化趁势筹备《脱口秀大会》,前往全国多个城市广寻演员,长沙是其中一站。伟大爷就是在那时候接触线下脱口秀的。
后来,他坐高铁去广州讲段子,与朋友们在北京、上海骑着共享单车一晚跑三场开放麦,见证着脱口秀逐渐兴起为一个行业,「笑嘛喜剧」也从自娱自乐的小天地变成全心经营的俱乐部,再到今天同行后辈们竞相学习的典范。

与「开花」不同,伟大爷认为「笑嘛喜剧」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利”。
俱乐部开创之初,脱口秀在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就连团队也未曾对盈利抱有太多期望。但长沙这座被誉为“娱乐之都“的城市,有着一批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天然支持者。当地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一探究竟。通过每场演出的持续普及,俱乐部也逐渐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观众,与经营者及演员们构筑出一个更和谐的脱口秀生态。

长沙的地利,远不止于此。
无论是前两年大放异彩的漫才兄弟、哈哈曹还是今年在节目里崭露头角的小奇,「笑嘛」演员的段子里总带着浓郁的湘式幽默,偶尔蹦出几句长沙塑普就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随着脱口秀爆火,更有游客专门打卡「笑嘛」,将此视为体验最地道长沙文化的一扇窗口。

在伟大爷看来,地方文化标签和演员人设特色的相互成就,是脱口秀发展的必然方向。
但是「笑嘛」强调的“长沙味”并非单纯体现在方言口音,而是更注重人物性格。相反,他对方言比例有着严苛的把控,30%的方言梗和70%的普世梗,是刚好的比重,再多反而会让演员受限。
正如长沙凭借丰沛的本土文化孕育出新一代脱口秀明星,伟大爷坚信每个地方都有能诞生出能够代表自己本土文化的脱口秀人物。只是对湖南、川渝、西安、东北这些地域文化鲜明的地方来说,这更容易,而在深圳这样的新城市,想要找到这块独特的底蕴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种对整个行业的热切期待,在我和伟大爷长达一小时的对谈中,被反复提及。从他的分享里,我听到了一个无数人互相托举的群像故事。
脱口秀行业迭代迅速,从业者面临的挑战也接踵而至。节目让更多新演员走进市场,但老演员的空间就会受到挤压;更多元的表演形式不断涌现,早期更重文本的演员也需要跟上节奏;更多人怀揣热情想尝试脱口秀,但可讲的素材和开放麦机会远没有前几年充裕。
面对这些始料未及的变化,伟大爷和许多老演员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说去分固定的蛋糕。」于是在节目上,老演员会主动将新演员介绍给观众,在「笑嘛」,伟大爷也坚持做开放麦,为新人提供展示空间。

节目弹幕里,很多网友将伟大爷称作脱口秀界的伯乐,但伟大爷却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早期他也在俱乐部做过新人培训,但效率很低,现在他更倾向于留意开放麦里演员的表现,起到“推开门请进来”的作用。「一个演员能不能出来,我们其实在看他第一场的时候大概就能看到他未来的可能性」。去年上春晚的漫才兄弟就是这样被伟大爷请进门的。
他第一次在开放麦看到漫才兄弟时,两人在台上讲的还是相声,但两人展现出的舞台感和默契程度是伟大爷从未在其他漫才组合里看到过的。演出结束后,伟大爷毫不犹豫地向兄弟俩发出邀约,开始一场长达两年的高密度练习,团队给指导方向,演员靠自己的灵性和悟性不断磨合。「上节目这个动作看起来很容易,但俱乐部的托举、演员自身的努力和节目组的帮助缺一不可,有一步出了问题,那在舞台上就看不到它了。每年的节目就像他们的高考,考过的还要重复考」。

但「笑嘛喜剧」主理人的身份,只是伟大爷在脱口秀行业众多角色中的一个。日常运营和商演之余,他会充当各地新兴俱乐部的“商业顾问”,也会参与喜综新人选角,今年刚被大家认识的王大刀就是他去昆明时发现的明珠。「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我说居然还有人这样讲脱口秀,一定要让观众看到,所以我就去沟通让她上节目。她看似在台上讲奇奇怪怪的东西,但是后劲很大。」
讲起今年的演员们,伟大爷如数家珍,无论是步惊云在台上讲贞操的段子,还是房主任讲包办婚姻,他都感到惊喜,「这就是脱口秀能给大家带来的东西,只要她能让一个人不再内耗,那这就是对的」。
最后,他和我聊起目前大众关于“脱口秀不好笑”的争议,刚好解释了脱口秀于他真正的意义。「我让你哈哈大笑,和让你会心一笑,能量其实是一样的。我能让你内心开朗和我能让你内心光明,也是一样的。大家刚开始处理一些题材时可能会紧张,但我们会慢慢变好的。你可以允许我们没那么好笑吗?我们后面还是会让它好笑的。」
这个问题,真正热爱脱口秀的观众自然是愿意的。

不是拍脑袋的女性观点,而是自己的表达
今年的节目里,我们有幸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其中朱大强、王大刀还有火锅都来自同个地方俱乐部——昆明的「不止喜剧」。
这是目前全国女演员占比最高的俱乐部,也是较早能够常态化组织全女演员阵容拼盘的俱乐部,被许多网友称作“昆明的精神高地”。

在主理人吴杨的眼中,一切不过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五年前,云南艺术剧院释出一些空置剧场空间,机缘巧合下,他和演员朱大强接下这个项目,创办了「不止喜剧」。起初他们并没有太多信心,脱口秀尚未普及,当地创作者很难找到观众,常常流失到其他地区。不过两人因为都不想离开昆明,所以还是鼓起勇气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而津津乐道的女性友好氛围,是合伙人朱大强最早提出要打造的特色。「如果你看过她的演出,大概能理解她的风格是什么。她算是行动力很强的女性主义者,所以我们也会更注重怎样营造一个更加女性友好的环境。」这个决定让来「不止喜剧」讲脱口秀的女演员有了更多表达欲和安全感,也逐渐成为「不止喜剧」区别于其他俱乐部的亮点。
如今这里不仅有“麦瑟尔夫人之夜”等全女演员阵容的拼盘演出,还推出过为期一整月的“姐妹好妙”女性力量计划,包含全女阵容的拼盘、知名女脱口秀演员专场等女性相关的演出,还有户外工作坊、格斗体验课等其余非演出的活动。

吴杨认为,这些产品能持续做下去的原因,是因为演员们的表达并非拍脑袋输出的观点,而是基于自身经历,带着独特鲜明的人设讲述的内容。即便都是讲女性议题,但每个人表达的东西和表演风格并不同。
比如朱大强的表演风格攻击性相对更强,也更尖锐和极致,王大刀的肢体语言在台上则是独一份。但回到台下,大家常常一起谈论,也会碰撞出更新的想法。久而久之,更多好内容被看见。

但即便如此,现在的「不止喜剧」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虽然演员数量在昆明已经算多,但若与其他城市相比,提升空间依旧很大。据吴杨讲述,团队今年最为迫切需要突破的是如何在当地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创造能够容纳更多演员的机会。
在他的理念中,脱口秀行业里,一个人就是一台舞剧,比起在一个剧里争夺首席,演员更应该在整个行业生态里去争夺位置。所以这两年他们鼓励更多的本土演员参加节目,借此提高曝光度,进而有更多其他城市的演出机会,把拼盘席位留给刚入行的新人们。
至于脱口秀流行趋势和创作方式变化带来的冲击,在吴杨眼里,这不只是新人的难题。就像两三年前,观众非常喜欢周奇墨的观察式段子,热衷于听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但后来,漫才和音乐喜剧等新形式陆续出现,今年感情向、有力量感的东西受到热捧。
作为一种取材于生活又反哺生活的艺术形式,脱口秀的内容注定日新月异,如果观众的口味变了或是更挑了,那么所有演员都需要努力去寻找办法适应这种变化。
而吴杨和俱乐部能做的,除了引导演员们积极调整,就是在坚持不断创作的同时,尝试即兴喜剧、sketch、新喜剧、互动玩法等更新颖的形式。当我问他,会不会担心观众对新东西不买账,他说「大家确实了解得少,但你得开始做,可能某天它就会突然火起来。就像我们并不是因为脱口秀火起来,才来做的脱口秀。」

不过即使形式千变万化,「不止喜剧」的创作原则始终如一,「你只要不涉及宗教政治和刻意伤害某一群体的前提下,为了搞笑去出发,去表达某些东西,它就会有意义」。
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脱口秀“不再是冒犯的艺术”的争议也迎刃而解,「在相互平等的环境中,你冒犯别人,就是不礼貌的。但是我们的冒犯其实是为了点破一些荒诞的东西,只是一种调侃和攻击」。
「不止喜剧」在云南乃至全国逐渐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可以说是俱乐部和城市互相塑造的结果。昆明的慢节奏允许人们有时间尝试新鲜事物,不高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尝试门槛,「大家愿意去瞎折腾,在这把脱口秀能当成一个兼职,其实还过得还挺好的」。所以越来越多人开始走进剧场甚至拿起话筒。而俱乐部也因时制宜调整演出形式,为这方土壤增加养料。

至于「不止喜剧」未来想要成为的样子,吴杨的答案很简单。
「希望我们这边的朋友没有那么在意节目本身,我们更希望你在这个舞台上是开心的,轻松地说自己能够说的话,在这个舞台上能做更好的自己,这个还挺酷的。」
结束和三位主理人的对话后,我发现鲁豫所说的“我们也在进步,我们的接受度,我们的边界也在被拓宽”,早不止于议题内容和表演形式。脱口秀总能用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手法,点破生活中荒诞的事实,再用笑声照亮众人。这股力量从剧场开始,却蔓延至生活。
在国内,作为新兴行业,脱口秀的机遇注定伴随挑战。演员的成长体系和配套措施尚未完善,议题严肃性和表演趣味性的冲突始终都在。从跃跃欲试的喜剧爱好者再到有稳定收入的演员,需要韧性、天分,更需要机遇。
但无论如何,脱口秀又是所有艺术形式里最包容的一种。普通人拿着话筒就能开讲,不限年龄、性别,不限风格、题材,五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一场话语权的夺回。
脱口秀会越来越好吗?
有俱乐部、节目组、演员、从业者及观众们的坚持与突破,相信答案是: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