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3》扑了,但我们还有这些mini剧|清单

或许是受短视频影响,不知从何时起,追剧也成了需要精打细算的“时间投资”:30集以上的直接劝退,20集的得掂量掂量,只有10集以内的迷你剧才能毫无负担地点开。
但这份“挑剔”,并非观众的原罪。当慢镜头、重复闪回、注水支线成为拍剧的常规操作,明明两季可以讲完的故事一定要拖到第三季,结果第三季拍完还留下一堆没填满的坑给观众猜谜——对,我就是在说《鱿鱼游戏》。
于是,当倍速看剧成为常态,大众对迷你剧的偏好也不难预测了。毕竟,谁不想在周末就痛快追完一个完整的故事?
那么这期,我们就来看一些“零废话”的高能迷你剧:从悬疑反转到黑色幽默,这些短小精悍的剧集不仅节奏明快、叙事高效,还能让你避开“注水烂尾”的坑。
收藏这份片单,解锁真正的“刷剧自由”——时间珍贵,只值得浪费在好故事上。
(注意:以下涉及剧透!)

真的只是一个玩笑吗?
剧集:《道格拉斯被取消了》
长度:4集

一条推特称,当红主持人道格拉斯在近期一场婚礼上开了一个“带有性别歧视的玩笑”。自此,道格拉斯看似完美无瑕的生活出现了一道裂痕。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道格拉斯决定接受媒体采访。而在采访前,同事麦德琳对道格拉斯的“访谈彩排”,让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什么样的话语才算性别歧视?对于道格拉斯来说,捏造一则黄色谣言、虚构同事的入职经历都这不算性别歧视,只是一个“玩笑”。那么,“玩笑”的主人公在经历那些事的时候,自然也不算性骚扰——因此,就算看到上司房间里满脸惊恐的女孩,依然面带戏谑地鼓励她“试一试”。即便他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依然视而不见。因为对他来说,那并不是在侵害谁的权利,只是一份足够好笑的饭后谈资。

于是,上位者的步步为营、帮凶者的平庸之恶,共同构成了这场对女性的职场围猎。尽管在结尾,她胜利了,但当主持人说”这是女性的胜利“时,她纠正:“这只是我个人的胜利。”就算突出了重围,也只是一个幸运的少数而已。现实生活中,每天还有无数女性在这样的圈套中挣扎。
四集的时长,如同一条被拧干的毛巾,没有丝毫水分。起承转合环环相扣的剧情、直击灵魂让人恨不得摘抄的台词,让这部拍摄于去年的迷你剧至今仍拥有居高不下的讨论度。借用豆瓣网友的话来给此剧做结:“像捅了蟑螂窝一样恶心,又像放了一把火一样畅快。”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剧集:《恶缘》
长度:6集

这两年,韩国在爽剧这个赛道上仿佛开了挂一般,从《黑暗荣耀》到《狂医魔徒》,编剧和演员合力把白莲花面具撕得粉碎。谁要当以德报怨的老好人?要的就是以牙还牙的畅快淋漓。在这一点上,《恶缘》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如同剧名《恶缘》所暗示的,这是由一起骗保牵连出的一连串犯罪事件。看似无关的人和事,都仿佛被一双隐形的手串联在一起。落跑的情人、离奇的车祸、路过的流浪汉……细细端详,每个看起来偶然的细节,其实都刻满了事先谋划的痕迹。短短六集,骗保、车祸、偷情、反杀、纵火等悬疑元素密集爆发,反转如刀、刀刀见血,将人性中的灰色地带剖解得淋漓尽致。

全员恶人,冤冤相报——这是《恶缘》的底色。当这段孽缘几经辗转轮回,结局时终于在医生的手术刀下,完成了一场近乎宿命般的闭环。尽管剧中仍存在将女性受害者角色工具化推动剧情的瑕疵,但顶级的演技、凌厉的节奏、电影级的质感,足以让它提前锁定2025年“年度爽剧”的席位。
如果你也渴望一场毫无道德负担的黑色盛宴,那么,这部戏值得你为它清空周末下午的日程表。

一镜到底,置身事件现场
剧集:《混沌少年时》
长度:4集

前段时间,赢下三次艾美迷你剧最佳的网飞,再次打造出爆款《混沌少年时》。整部剧只有4集,每集60分钟无剪辑,以一镜到底的方式讲述少年犯罪的案件始末。奔着看技术大牛如何炫技的目的,我在某个周末打开这部剧,镜头手法如预期般精湛,剧情也没有拖泥带水,但更值得夸的是,这些并非单纯的技术噱头。
剧集从案发第一天警察破门逮捕开始,陆续展开到案发第3天、7个月、13个月,并尽可能覆盖男主杰米(也就是犯罪少年)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包括老师同学、心理评估师、父母家人以及常被忽略的社媒网络。
有网友吐槽拍摄得像纪录片,“少年是否真的是杀人凶手”在第一集就有了确凿证据,导致整部剧缺乏了悬疑色彩,降低观影期待。但或许从一开始,这就不是创作团队的目的,与其说这是部探案剧,不如说这是部社会题材剧,“为什么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少年会酿出这样的悲剧”才是贯穿全剧的悬念。
第三集杰米和心理评估师“棋局”般的博弈算是全剧高能时刻,密集的台词输出和精准的眼神变化,让许多人毛骨悚然。从心理评估师将三明治带给杰米,两人友善问好,到杰米失控大吼,心理评估师嫌弃三明治,产生生理性厌恶,观众在长镜头的带领下置身现场,看到了杰米杀害女同学的根本动机、持续缺席的正确的男性教育和社交媒体时代对这些问题的放大。

最后当爸爸说出“我们创造了她(姐姐)”的时候,妈妈说“是的,就如我们创造了他(弟弟)一样。”是啊,看完全剧,我们依旧难以将悲剧简单归咎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是其他,也无法短时间给出解决方案,但把这些现实问题真实地抛出来,就足够有意义了。

迷你剧可以讲宇宙史诗吗?
剧集:《拾荒者统治》
长度:12集(每集24min)

一艘星际货运飞船发生故障,四名船员坠落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在这个并非少见的科幻设定之下,这部动画剧集在12集2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异世界的一场无与伦比的想象。
人通过奇妙甚至离奇的方式与异星球生物发生着联系,时而共生、时而敌对。你可以看到对许多哲学、科幻、生态命题的探索,比如缸中之脑、机器意识、盖亚假说等等。痛苦的船员与一种能够意念控制的生物共生,用它的致幻能力麻痹自己的神经;黄色黏液进入了机器人的身体,让它萌发了自我意识并逐渐能够和其他生物共鸣;风暴、杀戮和新生都只是维斯塔星(Vesta)再普通不过的平衡与调节……人类眼中的大灾难,不过是星球的一次脉搏。

有人说,比起剧情片,它更像纪录片。因为它的主角似乎从来都不是人类,而是这颗星球本身。空灵悠扬的配乐之下,人类何其渺小,眼前只有宁静而诡谲的星球。所以,迷你剧又如何?亿万年的演进、新生与死亡的接续,同样在短小的篇幅中炫目地展开。
如果你是《爱死机》剧迷、科幻爱好者,或者只是在寻找一些脑洞大开的好故事,这部高分神作都非常适合你。

六个家庭,二十年间的善与恶
剧集:《我们与恶的距离2》
长度:10集

最近《我们与恶的距离2》开播,尽管演员阵容大换血,剧集尚未完结,但不妨碍聊聊这部剧的诸多亮点。与第一季类似,情节紧扣剧名,通过聚焦无差别杀人、精神病犯罪和公共安全等社会议题,讲述复杂人性里交织着的善与恶。但相比上季,时间线更长,涉及的阶层也更宽。(甚至想拿纸笔梳理人物关系的程度)
编剧吕莳媛将这次故事概括为四个关键词:选择、修复、理解和接住,从目前已播出的几集,已经能找到些隐隐约约的线索。(以下涉及剧透)
由周渝民饰演的精神科医生马亦森,不幸失去了妻儿,而凶手正是曾经的患者胡冠骏,事故发生后,他难以平静,差点闯进icu监护室杀人复仇。而阻止悲剧循环的是他在医院的同事,用无死角的监控和关心拉住了悬崖边的亦森。

高政茗被大妈带去应酬,被当政简家的儿子简佳鑫性侵之后,选择默默离家、改名换姓。十余年后,她成立家庭并育有两儿,但丈夫精神病发,杀害法医,虽被判无刑却让整个家成为社会众矢之的。好友幸珠、孩子的辅导老师简佳凌还有后续出现的初恋亦森、哥哥高政光,以不同方式守护着跌入深渊的她和孩子。

正如每集片头都会出现的“没有人该是一座孤岛”,这一季在探讨人性善与恶的模糊界限时,也花了许多笔墨描绘恶意带来创伤后众人的救赎,虽觉压抑,但有让人往下看的动力。随着剧情持续推进,蝴蝶效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放大,不知道这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最终会走向何方?

“所谓豺狼的日子,是流水冲刷指缝时辨认的生存法则”
剧集:《豺狼的日子》
长度:10集

剧集一开场,便以一场精密策划的刺杀任务奠定全剧快节奏的叙事基调。“豺狼”伪装清洁工潜入大厦,执行一次超远距离狙击,随即引爆装置销毁痕迹——刺杀、脱身、埋线,三幕高潮在首集20分钟内一气呵成,以电影般的叙事节奏确保了每一帧都在有效地推动故事发展。
快节奏之下,有限篇幅中对人性灰度的描绘更是巧妙。编剧不落俗套地消解了传统猫鼠游戏中非黑即白的价值观,让人物立了起来。豺狼作为主角,被塑造成了充满矛盾的复合体,既是冷血杀手,也是社会体制的受害者,他会为家人流露温情,却也毫不犹豫地枪杀无辜的人。
这种复杂性延伸至了整个权力结构——特工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残暴手段,伤及无辜,这背后的道德困境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空间。自私,残酷,忠诚,善良,这些矛盾的特质交织,共同勾勒出角色在特定情境之下的人物张力。

剧中尤为引发打工人共鸣的,是豺狼的“职业困境”:工作能力强如豺狼,在职场里依然接连被甲方画饼,亿元大单也收不到尾款(看来大环境是真不好,杀手赛道也不好过)。当观众看着西装革履的顶级杀手也为讨薪跨国奔波,黑色幽默中尽是现实的倒影。不过对于打工人而言,开心是最重要的,当豺狼的子弹一枪打掉了资本的面具,解决不了工作里的糟心事,却冲破生活中倦意的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