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袭,流量规则重写,营销该往哪走?

十二年前,电影《她(Her)》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类与AI共处的未来世界。
影片中,AI不仅能管理日程、处理工作,更成为人类情感的寄托——这个看似遥远的故事,就设定在我们生活的2025年。

如今回望,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个精准的预言。AI不再是科幻概念,而是重塑我们生活与商业的底层力量。
当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与AI对话获取信息,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主动拥抱变化,才能找到新的增长坐标。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AI对营销生态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在这场变革中,品牌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在技术浪潮中把握先机。

当AI重塑行业,
流量去向何方?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犹如巨石激起跨越圈层的浪花。
如果说当时人们还沉浸在对新技术的新鲜感中,那么两年后的今天,生成式AI已完成了从“玩具”到“工具”的质变——在内容营销领域,AI正在重构工作的全流程和生产范式。
AIGC艺术家土豆人曾在采访中说:“当看到一个创意的产生只需要不到5秒时,我就知道许多行业即将不存在了。”虽然谈论后者还为时尚早,但AI对行业底层逻辑的颠覆已近在眼前。这种颠覆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营销工作流的解构与重组。

传统来说,一个营销campaign的诞生至少要经历策略洞察、创意脑暴、落地执行、反馈修正*N,最后才能定稿。其中,落地执行的时间会占到总项目时长的70%以上。而如今AI的强大生产力,让创意生成的时间从“天”压缩到“分钟”。
广州数字营销工作室flashFLASH双闪曾在演讲中提到,借助AI工具,她们制作一支包含超过100个IP角色的视频只要两周,时间和人力成本均比先前节省了超过50%,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这样的生产力革命,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内容井喷。油管账号@ViralBabySongs仅注册三个月就发布近700个视频、累积逾18万位订阅者,便是借助AI实现内容产量翻倍的结果。对于原本就拥挤的移动端而言,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将使流量的争夺进一步白热化。

同样深刻的变革也发生在消费者端。微播易与CAAC联合发布的《2025年AI营销新范式应用指南报告》显示,2024年有68%消费者在使用AI时、根据AI的推荐完成购买,2025年全球超一半用户将AI作为信息检索首选工具。

这意味着传统的“种草-搜索-比价”决策链条正在崩塌,取而代之的是AI一站式解决方案。去年年末,百度APP月活环比的首次下滑就是这场变革的信号——当用户习惯发生根本性转变,流量分配的逻辑必然要推倒重来。
创作平民化、内容爆发、用户习惯重塑,让本就激烈的流量争夺更是如同火上浇油。但机遇和变革往往一体两面。在移动端流量抢夺白热化时,PC的高价值场景正在悄然复兴。
数据显示,某当红智能助手类应用通过优化PC端搜索和信息流,实现了18.7%的新注册周均增长率;游戏《坦克世界》在搜索品牌专区广告月均ctr更是高达70%。这些案例揭示着一个正在发生的转变:在移动流量见顶、AI重构行业生态的今天,PC端的高价值流量蓝海,正孕育着下一个爆发级机会。

变革在即,
为什么下一片营销蓝海在PC?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中国4.78亿活跃PC用户中,超过六成的职场人每天会使用电脑4小时以上——这相当于他们清醒时间的三分之一。
是的,即便是在移动设备主导的当下,PC依然是人们进行深度工作和创作的首选。这部分高净值用户群体,却一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就像书房之于作家,PC的大屏幕、实体键盘和多任务处理能力,为数字时代的深度工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理载体。据秒针情感云测量,PC用户对广告注视时长占广告曝光总时长的46.1%,而这一数据在移动端仅为34.4%。
对于以注意力经济为底层逻辑的数字营销而言,这样更专注的用户状态无疑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意味着更完整的品牌信息传递,更深刻的情感共鸣可能,以及更有效的转化契机。

2024年6月,微软与腾讯应用宝达成合作,标志着PC生态的重要升级。通过这项技术整合,Windows 用户只要下载安装移动应用,便可在PC端享受移动应用的原生体验。无论是阅读、修图、刷视频、打游戏,用户都能在大屏上享受更舒适的视觉呈现,同时通过键鼠操作还原触屏交互的流畅感。
当跨端融合提上日程,PC的价值就不再局限于生产力,而是拓展到娱乐、社交等更广阔领域,甚至逐步向“超级终端”演进。这种生态边界的拓展,不仅延长了PC使用时长,更为营销者创造了更多触达用户的黄金时刻。

在这个意义上,PC的复兴不是简单的市场轮回,更是技术演进与用户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移动设备让我们陷入信息流的裹挟和对永无止境的新鲜感的追逐,人们开始重新渴望有深度、有效率的数字体验。
PC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既保留了原有的生产力优势,又通过跨端生态融合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构建出用户心智更专注、决策更理性、类型更多元的营销场景。当AI技术进一步优化投放精准度、跨端生态持续丰富触点场景,PC正在成为品牌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的战略要地。

微软PC生态,
让营销回归本质
如果说PC是营销领域下一片值得期待的蓝海,那么微软则是这片海域中最具实力的领航者。
谈及微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其在PC领域的地位早就深入人心。其Windows操作系统不仅是办公场景的标配,更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巩固领导地位。当大模型技术掀起新一轮革命时,微软率先将Copilot AI深度集成至Windows系统,展现出敏锐的技术嗅觉和积累。

这种行业领导力背后,是微软三十年来积累的优势。Windows系统在中国PC市场高达85%的占有率,体现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个生态中,23%高学历和76%中青年构成的用户主力军,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数字化进程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大多来自中高线城市,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数字化素养,既是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也是愿意接纳和推动新型数字生活方式的人群。
微软MAP(Microsoft Advertising Platform)广告投放平台正是基于这种独特生态优势展开。庞大的用户规模与精准的用户画像相结合,形成了高质量的数据资产。不同于依赖第三方流量的平台,微软的全链路自有触点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从搜索行为到内容偏好,让每一次触达都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来看一个实践的例子:曾刷屏的智能助手Kimi,就是借助微软广告系统实现破圈。
通过分析用户在PC端的搜索行为,团队发现“AI写作辅助”、“资料整理”等具体场景关键词高频出现,由此圈定了一波目标用户。随后,他们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来调整投放策略。比如对学生群体突出文献整理功能,对上班族则强调会议纪要的实用性。这种“对症下药”的做法效果很明显——Kimi的新用户注册周均增长率高达18.7%。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在AI驱动的行业变革中,如何才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如果说营销的本质是传递信息价值,那么关键就是要找准:跟谁说、怎么说、说什么。而在内容过剩的今天,微软PC平台以其独特的用户场景和使用习惯,为品牌提供了一个难得“纯净”的沟通空间、一种与用户高质量连接的方式。
展望未来,虽然流量规则可能迭代、技术浪潮必将更迭,但营销的根本逻辑始终不变。因此,无论行业如何变迁,遵循这一本质的玩家,总是能够在潮起潮落中找到站稳脚跟的位置,并不断开拓出全新的增长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