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中山公园?| 城市单品
就像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人民广场或解放路,几乎每座城市也都有一个中山公园。
它们大多在你出生前就存在,也曾经为你童年的珍贵记忆添砖加瓦,而后在漫长岁月里你们渐行渐远,原因无外乎:你已过了公园一日游就能打发的纯白年代,而互联网和电子娱乐大潮淹过的世界,纯粹空间体验的诱惑力早让位给另外一些更刺激、更易得、也更容易沉浸的事物。
直到它突然出现在你漂流的他乡和一些你仅作停留的城市地图上,难得的熟悉,但又是全然的陌生。如此几次,你会忍不住想问:是不是真的,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中山公园?
每座城市都有个中山公园?
严格来说,这句话是可以被证实的,但要加时间限制——1925至1949年间的民国。这一时期,全国至少同时存在267座以中山命名的公园,联想当时全国城市化的程度,这种覆盖率已经相当惊人。
一个世纪过去了,现今全球以中山公园为名的公园仅剩下70余座,大陆和港澳地区占50座,(中国)台湾地区有17座,美国和加拿大各2座。其中,大陆地区仍有40多所,占最大比重,而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总和也不过38个,几乎约等于每个省会城市都“均摊”一座中山公园,鉴于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与今天尚有差异,也只能说是约等。
中山公园,顾名思义,最初是以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为目的辟建开放的城市公共绿地。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至1928年北伐胜利,民国的政治格局基本稳定,全国各地的中山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接续冒出,有的以政府牵头当地乡绅富豪或者华侨集资修建,如1927年筹建的厦门中山公园和1928年开始建设的佛山中山公园,都是由华侨集资建成。有的以原有的租界公园或私人园林开放更名而来,形成南多北少、总体分布均匀的局面。
那一时期,以中山命名公园,一方面出于民国政府希望透过命名城市公共空间完成政治教化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是城市新型公共空间萌芽的产物。而追索今天中山公园的分布情况,也大概可以看出中国最早一批受到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影响的城市有哪些。
像上海、青岛、天津、北京、广州,这一批最早开放且允许西方国家划分租界的城市,早在20世纪开始前已经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1866年,上海公共租界在外滩建造了第一座城市公园,取名为外滩公园,1887年,天津租界的英国花园建成,随后青岛、天津、广州先后建起租界公园30多所。只不过这些公园尚不是今天对全民开放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园,甚至一度出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告牌,处处彰显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观念舶来品与城市的空间记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景观设计学奠基人奥姆斯特德提出的城市公园系统理论逐渐兴起。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的效用,除了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还能够系统、有效、理性地利用自然来指导城市整体的空间设计和社会发展,以公园为基点,规划居民区、街道布局,能够带动城市局部的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形成,进而辐射更广阔的范围。城市公园系统也是促成现代城市规划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园系统规划理念在20世纪初由美国传至欧洲、亚洲,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在1920、1930年代均拟定了公园系统规划,并且对之后的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以中山公园为典型代表的最早一批城市公园,其选址大部分在老城区的中心位置或闹市区的边缘,似乎城市的其余部分是以此为根系逐渐生长出来的。
由于现代化城市的基础配套尚不健全,当时的公园作为少有的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除了有“城市肺腑”的绿化作用,也兼担文化娱乐空间的功能。1927年建成的厦门中山公园作为厦门的第一座城市公园,内部就设有运动场、动物园、音乐亭和影剧院。1929年,留英归来的市政建设专家吴国柄为汉口中山公园设计了广阔的运动场地,辟有儿童运动场、溜冰场、游泳池、足球场等。1924年,从欧洲归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奚福泉受当时租界工部局之邀,为上海中山公园(当时仍叫极司非尔公园或兆丰公园)打造了举办夏季音乐会的露天音乐台,至今仍在沿用。
1925年前后,国民政府推动的中山公园运动,虽然抱着将政治符号空间化和日常化以方便意识形态输出的“不纯粹”目的,但也间接地当了一把城市现代化的最早推手。无论是全新辟建的中山公园还是将租界公园和私人花园改名而成的中山公园,都保留了那个时代西学东渐、东西融合的影子,以及民众关于城市共有的空间记忆。
开成“连锁”的中山公园,哪家分号值得去?
在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地被开发、投入商业化生产模式的今天,因为一座公园专门去一座城市的行程多少显得有点奢侈和不切实际。但如果在旅行中,在某座城市稍作停留的时分,因为多了一个备选目的地而内心多了一份期待,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但这么多中山公园,到底哪些值得一去?
其实现有的中山公园并非都与孙中山本人有过交集。其中渊源最深的大概是北京的中山公园。北京中山公园原为明清两朝的社稷坛,1914年在古建筑学家、北洋政府官员朱启钤的倡导下作为公园对外开放,取名为中央公园。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灵柩被安置在中央公园院内拜殿中,举行公祭活动。1928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为纪念国父,改中央公园为中山公园。
除了这一层历史渊源,北京中山公园也是中国北方庙坛园林的代表之作,位于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仅一墙之隔。如果对明清时期的祭礼典仪和古典建筑有兴趣,不妨一去。
上海中山公园则更能体现这座城市华洋杂处的摩登气质。始建于1914年的上海中山公园原是英国富商霍格的私家花园,后被1944年更名为中山公园,是上海最早的近代公园作品之一。这里至今仍保留着英式建筑和植物的痕迹,辅以中国传统园林、日式园林的特色,呈现出自然疏朗的风格,以大树、草坪、山林、水面等自然风光为特色,同时保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悬铃木(法国梧桐)。
2022年,由上海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主持的改造工程,将中山公园靠近万航渡路的入口重新规划,对内部景观进行了修缮和更新。改造之后的中山公园围墙被打开,隐藏的景观被释放出来,与整个街区融为一体。园内树龄150余年的悬铃木成为三号门入口处的标识性景观,夏日炎炎或者秋阳高照的时节,在日斑散缀的树下散散步,或者穿过公园,漫游到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老校区,看一看曾经的圣约翰大学旧址,感受一下中西合璧的学院建筑风貌,一天时间应该会流逝得很快。
各地中山公园不同程度地保存了近代中国公园初起和成长中的一些难得的园林历史风貌。佛山中山公园作为佛山市第一座市民公园,就颇有岭南园林的神韵。与上海的梧桐迎客不同,岭南地区偏爱常绿乔木,公园内常见百年以上树龄的大樟树,木叶葱翠、冠盖如云,在常年湿热湿润的气候里,不遮阳亦能给人三分凉,作为视觉上的慰藉。
除了植被、岭南园林必不可少的瀑布造景、粤式牌坊,佛山中山公园内还有一座承载了几代佛山人共同记忆的建筑——秀丽湖畔的群英阁,从1959年始建到1973年投入商用、改为茶楼,上了年纪的佛山人都怀念在群英阁饮早茶的雅致趣味,也有调皮的小孩将空碟丢进秀丽湖(当时茶楼以蒸屉碗碟数量记账)。如今群英阁茶楼已经不在,湖水也重回清澈,找半天闲暇来这里走走,或许还能体味一下老佛山生活中的雅与俗。
青岛中山公园曾经是为数不多可以同时观山望海的中山公园,三面环山、面向渤海湾的选址十分优越,始建于20世纪初期。德国人强占胶州湾,在青岛划分租界之后,处收购土地,建成一座百万平方米的植物试验场,后取名为“森林公园”,是青岛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公园。1922年,青岛收回主权,改名为“第一公园”,1925才改为“中山公园”,以资纪念。
青岛中山公园最负盛名的景致是初春的樱花,而这要追溯到植物园时期,德国人不惜重金从日本移植了2万株樱花树,才促成如今每年三月初,“一大片一大片艳丽夺目的樱花,像桃色的云,像迷茫的雾,像透明的泡沫,比飞絮更轻柔,比雪花还要耀眼”的景致。曾经站在公园南缘的望海亭还能够看到海天一色,如今望海亭还在,但由于城市建设规划发展和公园植被逐渐生长繁茂,这里如今已经看不见海景。不过如果你喜欢植物,这里樱花、郁金香、菊花、桂花、牡丹、梅花花开四时不断,还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各种果树,是植物达人绝对会喜欢的旅行目的地。
旅行目的地城市的公园不值一去,现代人产生类似的想法大概是因为觉得每座城市的公园都相差无几。而换一种角度,一个城市的公园也是这座城市最能够聚合人气,因此也最能够呈现当地人的气韵与城市风貌的所在。像生活在那里的人一样,放慢脚步,张开眼睛捕捉和感受,或者哪怕无所期待,只想花一点时间晒晒太阳发发呆,又有何不可?从一个时空抽身,投入另一个气味不同的时空,变成一个无所事事的闲散人,不就是旅行的目的么。
下次去这些城市旅行,不如从中山公园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