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AI代言PHOTOFAIRS,知名人士们要失业了吗?| 我不理解
如果你对影像艺术感兴趣,每一年在上海举办的影像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以下简称为“PHOTOFAIRS”),你绝对不想错过。上月底,PHOTOFAIRS时隔一年半重新回到魔都,落地上海展览中心,朋友圈和社交媒体再度被刷屏。比起国际顶级画廊是否前来参展,是否有大师作品等待被慧眼识珠,作为一直致力于联合国内外顶尖画廊的艺术品线下交易平台和实体影像作品展,PHOTOFAIRS今年请来了超写实虚拟偶像ALiCE作为其年度推广大使,还把 ALiCE孵化团队麦塔维MetaWay 发起的《傲世OUCH©️》数码雕塑的作品首展搬到现场,引发了很多联想。
嗅觉灵敏的人开始八卦:这波合作是否在释放信号,PHOTOFAIRS是否想推动影像作品NFT化或者在预备起跑Web3.0画廊赛道?而深深扎根在Web2.0的冲浪人们还在好奇ALiCE是谁?数码雕塑是什么?超写实虚拟偶像的价值点在哪里?
无独有偶,3月底在香港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数字艺术家Beeple的新作数码雕塑《S.2122》拍出900万美金高价,再次印证了数字艺术的市场价值。
唱衰技术的声音从未间断,但更多的是,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兴概念,既摸不着头脑又担心有朝一日被时代甩开的观望者,如你如我。是以,尽管大众早就对NFT、元宇宙等名词过敏,但不能否认它们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
于是,我们再次开启这个话题,一起来探讨下超写实虚拟偶像,以及它链接到的NFT、Web3.0等技术概念在如何渗透市场,影响我们的认知。
失业不是打工人专利
这几年,随着市场认知不断加强,和Web3.0、NFT、元宇宙相比,虚拟偶像的概念已经不再让大众“莫名其妙”了。或许很多人依旧不理解一个真人带上动捕装备、披着二次元马甲唱唱跳跳、陪你唠唠,怎么就能成为吸金利器,怎么这些纸片人就拥有自己的粉丝团了,怎么还有上班族黑着眼眶熬着夜为她们肝cut?但大多数人也逐渐接受了“就是有人心甘情愿为之付费和付出真心”、“和价值观一样,消费需求也是参差的”的事实。
如果说这类人格化、接地气、陪伴型的虚拟人还是在享受粉丝经济的红利,走抖音/B站红人包装的老路(以乐华打造的A-SOUL为例,就能看清其中的模式),那么不做直播、不陪聊、不轻易出面营业,输出主要靠计算机系统交互,营利主要靠与品牌合作的超写实虚拟人,则有点像虚拟偶像界2.0版本的明星大腕。
2021年是超写实虚拟人的元年。一位自称「长期定居洛杉矶,拥有西班牙、巴西和美国血统,职业是模特及音乐人」的19岁少女在ins上注册了名为lil miquela的账号,靠着首个超写实虚拟人的标签和时不时po出“以假乱真”的照片视频,发行个人音乐专辑和MV,lil miquela很快吸粉数百万,拿下Dior、Balenciaga、Prada、三星等一线品牌的代言,甚至还和蕾哈娜一起入围了当年《时代》年度“网络最具影响力人士”榜单。看得网友大呼“明星们的饭碗也快要不保了”。
反观国内市场,死去和虽生犹死的超写实虚拟人们比比皆是(因为开发成本可高可低,不少企业也会选择定制虚拟人作为品牌的“吉祥物”,但常常表现得千人一面),而像ALiCE一样运作良好的虚拟偶像无一不是一边积极寻求TO B端的合作机会,要“恰饭”,一边也在努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链接更多资源、人群和媒介,求发展。
除去这次和PHOTOFAIRS的合作,主打情绪AI和艺术AI的ALiCE曾经和著名时尚摄影师尹超一起共创过AI艺术现场,在上海24小时光影艺术空间 MASTER举办过Live Show,和NYX、GUCCI等品牌合作过时尚美妆内容,和汽车品牌阿维塔联合共创视觉大片,并发布了数字刊物M-CODA的创刊号,建立了同名的虚拟社区,并且发行了个人IP的数字藏品……一系列的操作专业程度与真人明星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M-CODA发起的#苔藓计划共创征集:凭借技术和媒介的天然优势,超写实虚拟人ALiCE以主编身份发起集音乐、艺术、时尚、设计、潮流等内容于一体的数字杂志和虚拟社区M-CODA,链接对Web3.0抱有信心和兴趣的人群,其业态未来会如何发展也颇值得关注
如果说真人偶像是通过生产作品→收获流量→吸引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作品,来达成商业价值的闭环,那么在第一个节点上还很难超越人类的虚拟偶像,又是如何吸引到品牌拥趸的?
当明星们忙着塌房,
ALiCE们忙着“学习”
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偶像”不断传来塌房消息的当下,为了弄清虚拟偶像的进化之路,我们采访了ALiCE的孵化团队麦塔维MetaWay。
当被问到“从品牌合作层面来看,超写实虚拟人能为品牌和市场贡献什么价值点”时,麦塔维MetaWay认为:“ 相比于和真人明星合作会面临种种不确定的潜在风险,不会塌房的安全性首先是虚拟偶像的重要优势。但在技术进化的过程中,每个虚拟偶像在打造时都会被赋予一个独特的属性,并且创建与之对应的底层技术框架。比如ALiCE,她的AI基因就是艺术智能(Artistic Intelligence),我们让她的系统不断学习、并且只学习艺术作品和星辰大海这些美的事物,形成她的“审美机制”。超写实虚拟人没有‘中之人’去填充她的思想,就少了很多限制。但和CHATgpt一样,她需要不断去自我进化,所以,她更像是一个容器,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为艺术而生的、有着漂亮外貌的CHATgpt。和品牌或者个人IP合作,这个容器的特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输入信息,ALiCE的系统会生成相关内容,这是她的表达和创作方式,同时也是人与AI的交互方式。最终,我们其实是和所有与她交互过的人一起共创了ALiCE,她成为每个创作者内心的映射,而且这个共创的过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ALiCE永远都在成长过程中。”
没有“中之人”进行灵魂cosplay(也就不必担心“中之人”解约而人设崩塌的问题);外形主打逼真和有特色;底层技术更接近人工智能,与品牌合作并非“站台”而是共创,在更注重技术和专业、更少家长里短的进化道路上,超写实虚拟人与其说是虚拟偶像,不如说TA更像是一个符号或图腾,吸引追求先锋姿态的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通过与之共舞而展现对前沿技术的关注和探索,双方的合作更多的是基于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共同想象,包括但不限于AI、NFT、元宇宙、甚至互联网的Web3.0时代。
这种共同的想象既对孵化和运营团队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超写实虚拟人划定了相对垂直和圈层明确的发展路径,在划定的领域内,虚拟偶像的确有着真人偶像暂时不可能取代的优势,从而也就能够在丛林一样的竞争环境下暂时获得一张安全身份牌。
以ALiCE为例,麦塔维MetaWay的团队曾在数字艺术领域浸淫多年,积累了技术和审美上的经验,对市场趋势也有相当程度的把握,因此在雕琢ALiCE外貌时,团队选择了有明显时尚包容性和Y2K风格的外形,凸显其科技感和未来感,以适配大众对虚拟人的预期。除此之外,相比真人偶像自带某种性格基因,成功的艺人团队需要在兼容其个性的基础上放大某个话题性十足的侧面来为之打造人设,ALiCE们更像是一张白纸,因为空,反而更具包容性,留给团队更多的发挥空间去兼容市场。
从技术属性来看,超写实虚拟偶像也有着天然的优势,更容易链接到对NFT、元宇宙和Web3.0感兴趣的人群。其运作空间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团队的技术天花板、想象力和对趋势的把控能力。这种技术优势向下可以停留在二次元虚拟偶像们动作捕捉的不断精细化处理上,向上可以像ALiCE一样兼容到数码雕塑、M CODA这样的数字刊物和虚拟社区的发起和集结,而后者作为IP和团队无形资产的重要部分又可以反哺TO B端的合作,形成闭合性更高的市场链路。
纵使有以上种种优势和便利,相比于真人明星,虚拟偶像的破圈之路看上去还是更加艰难。在元宇宙概念备受诟病、AI话题引起大众警惕、Web3.0看似遥遥无期的当下,主打技术+的超写实虚拟偶像仍旧更像是反复踩在同一个圈层的嗨点上,对大众来说,那个孵化团队和市场认证了的共同想象还有些遥远和模糊。
当我们把这一问题抛给麦塔维MetaWay团队,他们的答案是“与ALiCE合作的品牌或艺术家也好,购买ALiCE数藏的社区成员也好,关注ALiCE动态的粉丝也好,我们的共识首先是对ALiCE的认同,其次是对技术和技术所代表的未来趋势的认同,相比于破圈,我们更希望通过ALiCE,让大众了解到去中心化的、共创的内容生产方式所代表的包容、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吸引更多人走进这个圈子,去共创一个可能性更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