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生活,今生是第一次|多大点事儿

设计:鱼饼@TOPYS

睽违三年,随着逐步开放之势,旅行又被大家提上日程。

率先跨出国门的是网红们,他们“畅游异国放心吃喝”,如饥似渴地在全球各地搜罗新鲜的异国生活素材,至少可以喂饱近一段时间的选题。

然而,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普通人惊讶于这种“说走就走”的行动力的同时还在进行着某种“复建”,努力回想着三年前的我们是如何做旅行攻略、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机酒、顺畅地办理签证……时不时需要靠着小某书用户分享的经验来摸石头过河。

这种因生疏、陌生而产生的畏难、尴尬、恐惧等感受,不仅存在于重新拥抱恢复秩序后如常生活,无论什么时候,那些你以为再习以为常不过的事情、闭上眼睛都会走的路,却极有可能是他人的初次体验,这些过程中充斥着疑惑和困难,每一步都像是游戏通关般如履薄冰,但却没有新手攻略。

那又怎样?别怕,没多大点事儿,咱们学就是了。毕竟我们谁都不是重启人生五周目的近藤麻美女士,在地球上生活,我们谁都是今生第一次。

我是第五次咯!

 

人生第一次,“如果有教授,我一定要努力修”,还真有一位“教授”——5G冲浪的朋友肯定有注意到最近有一位涨粉迅速的b站up主“打工人小张耶”(下简称为“小张”),她所推出的“如何如何”系列大受好评,被众多网友视为“社恐福音”,她本人甚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互联网妈妈”。

从小张的b站页面可以看出,“如何如何”系列主要就是通过视频教学教人们如何做一些看似日常、简单的事情,比如,如何坐高铁、飞机?如何去看病?如何吃海底捞?如何看偶像的演出?涵盖城市生活方方面面,视频内容十分日常。

对于城市生活的“高级玩家”,小张的视频内容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甚至是无聊。但正是因为平凡,视频背后隐藏了一个灯下黑的事实:其实,不仅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对陌生的老年人,年轻人之间也存在因为年龄、生活环境、阅历不同而造成的信息差,因此他们也有许多需要学习的生存技能,在一个城市生活的能力并不是理所当然。

目前累计播放量最高的一支视频「如何坐高铁」,也是小张的第一支视频,起初是她在别的视频里看到一条评论表示自己没坐过飞机,她不假思索地回复对方可以拍一个坐飞机的视频,但计划改不上变化,过年后从老家回城市最终坐的是高铁,也就有了第一条坐高铁教程。

视频的评论里有“怎么有人不会坐高铁”和“谢谢up主”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占大多数的后者证明小张的视频确实是有价值的,而且是过去鲜有人察觉的价值。每一条评论、弹幕背后的年轻人以及他们年老的父母和亲戚都从小张的视频中受益,他们学会了自如地在星巴克点单,独自一个人吃海底捞也不尴尬,去医院挂号看病至少不晕头转向了,老家的父母也学会了坐高铁来看望北漂的孩子……

小张的视频除了有城市生活科普功能之外,从心理层面上有着很强大的共情能力。小张在视频里近乎手把手地教大家了许多城市生存的技能,同时还消除了许多人的城市生活耻感,因为她会大方地把自己日常中会尴尬、露怯甚至是“社死”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仿佛在说着一句“没关系,你看,我也不是很擅长城市生活啊”。小张身上有两种角色,她既是教会我们技能的“老师”,也是可以一起出糗又一起成长的同伴。

图:小张因没察觉外卖小哥是听障人士而自责,弹幕的调侃就像朋友之间的对话

豆瓣还个叫“我真见过世面”的小组,小张及其观众在b站形成的生态和这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彼此缩短信息差的同温层。组员热情大方地分享自己刚见过的世面、第一次掌握的新技能等等,大家的认知范围在一次次分享中拓宽,渐渐减少了对于未知所带来的恐惧和本就大可不必的相形见绌之感。

话又说回来,如果说做城市生活科普的选择是出于小张作为内容创作者对于稀缺选题的敏锐,让她从拥挤的短视频赛道里脱颖而出,那么,她能够通过耐心地拍摄视频以尽量解决观众的难题、给大众提供帮助,也许是因为她自己也有过存在信息差的时候,学会设身处地的道理简单,“put your feet in other’s shoes”,只有自己经历过才明白。

学生时期从城市搬回县城的小张会错把秧苗当作韭菜,而她在县城的同学们也会对城市的生活有着很多梦幻的想象,这都是很正常的,小张的成长经历说明了日常生活的信息差是相互的。而缩短信息差的方式绝非“何不食肉糜”式的优越、打着“厌蠢症”名号的嘲笑目光和评判,需要的恰恰是小张正在做的科普、小张身上那种不卑不亢的坦然。

类似的情况在农场纪实综艺《克拉克森的农场》里亦有很鲜明的体现,主角杰里米·克拉克森是英国汽车主持人、专栏作家、名人,他对种地一窍不通,但对汽车如数家珍,连种地都要用兰博基尼;而在他眼里没去过伦敦、没坐过火车、连007系列电影都没看过的乡下小伙子凯莱布,实际上却是务农的一把好手。后续的节目证明了,并不存在谁优于谁的绝对标准,优越感只是一时的,换个赛道,谁是谁的师傅都不好说呢。

脱离综艺的语境,回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里也如此,当小张走红后,小张式的善意分享渐渐成为一种大众心理范式,自然而然的,也有越来越多人坦然地接纳了某种信息差的存在,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无法触及的面向,人与人之间只是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没有高下之分。

 

在日剧《重启人生》里,主角和朋友三人是这样形容自己心目中的优等生:”她一定是在过第二轮人生吧?“ 一定是在第一轮人生时彩排过所有必经阶段,谙熟世故和社会运行规则,才能如此顺利成为学生会会长、考上飞行员吧?

还记得自己23岁刚踏入职场的时候,每每谈起五险一金、公租房排队、公司福利等的话题时,周围的前辈同事以及少部分同龄人对我的一无所知表示不理解,而我对此也不理解:这些人也是在过第二轮人生吗?你们都是在哪里“报班”学习了这些东西?

如果说小张所分享的日常生活技能是人生游戏的新手村任务,那么,成年人生活必经的社会化过程则是进阶关卡,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在适应因职业、社会角色等变化的过程中习得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

许多人仿佛都是一夜之间学会了这一切,摇身一变成了社会化程度极高的成年人,精通掌握成人世界的规则,懂得为自己争取最大化利益,维持体面的生活。

还好,有一种还好叫“原来我不是一个人”。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朋友们:我们在磕磕绊绊的社会化过程中,在哪些方面“缺课”了?他们是这么说的——

我好像总是错过一些国家政策的福利,不太关注,也比较没有头绪要去哪里关注。比如,刚从香港回深圳时,本来可以领3万块补贴,但是错过了申请时间,白白损失了。但我自洽了,人生在世,不是什么好处都能捞到。

还是学不会~(唱)年龄马上就是程又青所说的“初老”范围了,但前几天还是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按照小某书用户的教程完成办理退税申报。太多此类琐碎但不得不做的业务办理和看不懂的政策,每次遇到都会满头问号。

年过三十的我,步入小某书"北漂6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的年龄,却还在被一个区区居住证绊倒三次,还劳烦了警察弟弟上门找我办理了入户登记,而我已经含泪错过昨天的首都最大全民抽奖摇号的上半年申请期限——我要!这居住证!还有何用!

本想靠租房过一辈子的我,没想到也要结婚了。我不想(不能)买房,未来大概会在结婚对象购置的房产里构建家庭。问题就来了,需要婚前财产公证吗?要参与还房贷吗?这些我都搞不懂,也懒得学。说得难听一些,就算离婚了,大不了就背上行李离开,继续租房。

我是社恐,但偏偏工作中少不了接待、应酬。工作五年了,一听到接待就开始上发怵。作为“敬酒哑巴”,主动抢过服务员的活,殷勤地给大家端茶倒酒、递纸催菜(15%服务费请给我打到工资卡上)。至今依旧无法想象,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仅凭一杯酒就开始和陌生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看得懂所有说明书,却学不会模糊语言背后的各种潜规则,主要是学不会送礼。但是感觉也并没有因此受到过什么不公正的对待,不收礼的医生仍然给了家人最认真的治疗,不收礼的老师让平实默默的孩子在毕业时担任了闪闪发亮的礼仪队长。这个社会的规则已经够多了,潜规则能免则免吧。

“驾驶证”对我来说,就相当于一张“毕业证”。每当看到曾经同样笨拙的朋友,轻车熟路地驾驶着那么大一辆车在城市穿梭的时候,我假装淡定的脸上就藏着一场倾盆大雨。心里仿佛拿着大声公,在审判TA完美的一举一动:你这个左右不分的路痴,到底什么时候学会了变换车道?走路都平地摔的人,为什么还能如此丝滑地倒车入库?感觉你已经悄悄报了“大人学前班”,而我还在托儿所的门口等着你一起放学,真悲伤啊。

 

遇事不决先看攻略,

真的能包治百病吗?

虽然上面我们只采访了不到十位朋友,样本量比较局限,但也能大致看出许多人的困惑主要集中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复杂政策、无法轻易掌握的人际交往规则、往往意味着贴上大人标签行为或物品(买车买房/婚姻/生育)等。

对于那些只有唯一解的难题,如办事流程,比起搜索引擎提供的过时信息,经验分享类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更多、更即时、更有参考价值的行为模式范本,像过去大家最焦虑的如何解决弹窗、最近人人都关心的退税申报都能小某书上找到可复制、上手无难度的攻略,面对这类难题完全可以照本宣科。

可见,在如今这个发达的信息社会,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缩短信息差易如反掌。不过,当众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在互联网“寻医问药”时,又衍生出一个新问题:按照他人分享的人生模板亦步亦趋,以便在每一个手足无所、拿不定主意的重大时刻“安全上岸”就大功告成了吗?

某刻用户@洛怀近日就曾分享,自己和朋友本来兴冲冲地和朋友计划着一次泰国之行,但小某书满屏的避雷帖子给她一盆接一盆地泼冷水,旅行的兴奋被浇灭了不少,保证万无一失同时出如出一辙的旅行其实不一定能带来好体验。

这种“安全上岸”的心态还影响到了服务业,失去自主权的还有甜品店主、美甲师,他们最怕顾客拿着小某书的照片来消费,但为了不和钱过不去只能依葫芦画瓢,但人与人之间终有差别,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能100%复制粘贴。

读书时老师会给学生提供答案模板、简答题套话,万变不离其宗就能得分,买个蛋糕、做个美甲姑且可以这么操作,但生活、人生又何止一张答卷,也确实没有报班学习的捷径,只能躬行。

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某一次旅行,小到一次探店、买一个家电,大到留学计划、婚礼策划等人生大事的规划,如果事事都依赖于推送到你前面的经验分享,而牺牲了掌握生活的自主权,或许会导致先入为主的期待破灭、毫无惊喜感地复刻他人的一生。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千篇一律的“上岸”经验,有人早就想开了,正如群访访到的杰西,虽然在旁观者的眼里,ta的人生也许需要退出重练、需要一个社会化的零基础全面提升班,但ta依然觉得“做个社会的‘差生’活着其实还不错”。

只要不随波逐流、不投入那片只是为了符合社会世俗认同的“海”,便不会有挣扎上岸的痛苦,你会发现,游走在社会固定范式的生活之外的每一天更自由。

我们现在活在一个生活方式更多元化、非主流的选择有更大空间(尽管还伴随着一定的压力和代价)的世界,我们的视野里不乏这样的榜样,选择不婚不育、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女性主义先锋上野千鹤子;离开日复一日的枯草生活、只身骑行壮游中国的up主“徐云流浪中国”;不迎合国内电影市场和大众观众、高喊“不做伥鬼”的《反派影评》主播、影评人波米……

这些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年龄、身份、一技之长,而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得到了一个奖赏——一种不迫于社会主流、对自己诚实的、别无分号的原创人生。

不得不承认,人们推崇赞许的人生游戏大神所提供通关宝典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不断升级打怪、救下公主,顺利得到自己期盼的结果,但你也完全可以选择沿途要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也许人生的某些时刻可以丢掉攻略,不必揣着新手指南,抱着迷路的心态走在充满未知的人生路上与惊喜不期而遇。

原来重启人生的奥义是过好当下啊!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是史铁生,成了当代互联网嘴替? 丨灵感手抄本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by 毛毛.G
    2 评论
    63 赞
    49 收藏
      老旧建筑的结局,不必都是拆除重建丨友好城市大挑战
      城市故事,需要一些具体的落脚点。
      by 毛毛.G
      4 评论
      52 赞
      27 收藏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谁家正经人用广告做壁纸?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60 赞
        31 收藏
          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我用AI完成了创作产能的越级”
          by 秩秩
          4 评论
          54 赞
          25 收藏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5 评论
            76 赞
            46 收藏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你过得还好吗?
              by 阿诚。
              17 评论
              146 赞
              42 收藏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你们尽管捣蛋,反正宜家会出手。
                by 鲸鱼鱼鱼鱼子
                7 评论
                73 赞
                3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