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用比特币买GUCCI了;《阿凡达2》终于定档;李宁要开“宁咖啡”|What's up
你可以用比特币买GUCCI了
#NFT
最新消息显示,GUCCI将在本月底开始,率先在美国地区展开试点,接受比特币等一系列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
第一批试点店铺包括GUCCI位于纽约的 Wooster Street、洛杉矶的 Rodeo Drive、迈阿密设计区、亚特兰大的 Phipps Plaza 和拉斯维加斯的 Crystals 商店。而这次试行中,支持的币种也十分宽泛,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比特币、以太坊、狗狗币、包裹比特币、比特币现金、莱特币等12种加密货币。
由于每个币种的价值不一,所以资产的实时价格由来自多个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未命名数据聚合器进行设置,以保证该数字资产在价格上的公平性。当消费者通过二维码进行电子钱包的支付时,这些加密货币将被立马转为法定货币;但如果要退货,GUCCI将会以加密货币的形式返还资金。
估计熟悉GUCCI的消费者对这番举动不会意外,因为品牌不仅在今年2 月份与玩具品牌SUPERPLASTIC 合作推出了“SUPERGUCCI”NFT系列,还在The Sandbox上购买了虚拟土地,甚至开设Gucci Vault 虚拟线上概念店等,高举元宇宙大旗。
奢侈品的仿冒问题,一直是奢侈品品牌的一块心病,如果能有一个机制保证其产品的不可篡改性以及可识别性,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必然是喜闻乐见的。因此奢侈品+区块链,也许看上去的确是大势所趋。毕竟消费者购买数字资产的本质,其实就是购买知识产权。而NFT的核心,如唯一性、排他性等,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这个特性也恰恰是奢侈品的核心。
此外,目前拥有加密货币的大多数是年轻人,GUCCI接受加密货币这个决定,显然也透露出想要透过新趋势吸引年轻一代的野心,而且此举势必会加速其他奢牌进行加密货币的布局。但是我个人认为,奢侈品之所以一直有一层神秘面纱,恰恰是因其不变的品牌态度和精神:你买或者不买,我就是这么高级。为了迎合某一代人而做的决定,也许短期内能有热度,但是长期来说对品牌形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只有等时间验证。
毕竟热潮之下,也还是有如爱马仕(Hermès)这样的品牌表示:虚拟世界存在炒作风险,虽然这也许是一种轻松的赚钱方式。
《阿凡达2》定档12月
#艺术
近日,《阿凡达2》官宣定档今年12月16日上映,虽然在此之前发布日期一再更改,但是预告片中潘多拉海洋的惊鸿一瞥,估计已经让无数影迷觉得,这十三年的等待,是值得的。曾经《阿凡达1》上映时,可谓万人空巷,票房不仅打破了由《泰坦尼克》保持的世界纪录(能打败卡梅隆的,只有他自己),还推动了3D和IMAX技术的普及;如今续集释出,据说本来准备上映的几部大片如《海王2》、《闪电侠》等,都纷纷改档,避免变成炮灰。
在电影届,鲜少有人像詹姆斯卡梅隆一样,在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巨大成功。他的电影有两个很鲜明的元素,一是科技;二是人类未来的命运。虽说市场已经被科幻电影包围了,但是卡梅隆的叙事明显不同于漫威或者DC的点在于,卡梅隆的科技感更像是一种地球与人类发展的人文结合,充满未来主义,也充满反思性,极具现实意义。
但是这种现实,并非是掌握好叙事技巧就能做到的,还必须经得住观众挑剔的逻辑推敲。就拿《阿凡达》来说,卡梅隆不仅对其中的故事进行了考据,还撰写了一本长达350页的《潘多拉百科》,里面包括潘多拉星球的环境、大气构成,重力、生物形态、社会语言等。因此哪怕你不能欣赏他在“丑陋美学”原则下做出的CG人物设计,却也不得不肯定其逼真性。
在卡梅隆看来,“你想溅起大的水花,就不能害怕把脚弄湿”,但是庞大的科技研发和投入,也只是为优质内容来服务的,脱离了作品的本质,就什么也不是。
网友戏言,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1》,使全球摆脱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或许《阿凡达 2》的到来,也是为了把2022重新带出泥潭……10年前,任何人都没有想过环境破坏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而10年后,《阿凡达2》竟像带着预言回来了,里面会不会藏着老爷子的解题思路呢?
李宁注册“宁咖啡”
#品牌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咖啡赛道从来不缺新锐玩家,各种联名与跨界层出不穷,就连“国家队”如中国邮政、中石化等都下场了,仿佛品牌+咖啡=流量密码。如今,就连李宁也入局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商标分类为“餐饮住宿”,目前尚待审批通过。对此,李宁公司表示:“希望借此优化客户体验,提高购物舒适度。”
从“国潮”服装破圈到杀入咖啡赛道,这一路线倒也符合李宁的发展策略,背后紧扣的都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就像今年4月,李宁宣布与无聊猿游艇俱乐部(Bored Ape Yacht Club)旗下编号#4102的NFT达成合作,发售在年轻人中最热门的NFT联名产品。所以李宁未必想通过咖啡占到一定市场份额,只是对于新生代来说,有些功能可以不好,但是你不能没有。
更重要的是,咖啡在本质上,也是属于“流量生意”。例如最先掀起咖啡+购物这一混搭风潮的买手店,就很喜欢将咖啡作为做为视觉营销的有效手段。咖啡特有的调性能唤起人们对品牌文化的感知,从而刺激消费,还能对品牌进行形象包装。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咖啡赛道进入门槛很低,盈利模式也很简单,因此竞品无数。如果李宁不是想好好做咖啡,反而容易落入“没有态度”的品牌形象中。靠“国潮”出圈的它,没有态度,还“潮”吗?但是如果是想好好做咖啡,又如何突破“国潮”这个标签,做出与自己气质匹配的咖啡呢?摆在李宁面前的难题如何解,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