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健康地致郁,向鸡汤肉麻主义叫板| 三三有梗

TOPYS编者按:

「三三有梗」专栏,是TOPYS网站的常设专栏,作者网易王三三。一档无梗不欢的栏目。秉持不理性、不客观、不中立的梗直态度,为你解读这个不理性、不客观、不中立的世界。


前几天三三向朋友讨了点书看:“有没有什么经典轻松治愈系的书呀?”刚刚看完妹子推荐的《白夜行》三三感觉驼生受到了冲击,这是哪门子的治愈?“你是说‘治愈’啊?三三你可跟上点潮流吧,我们都看致郁系”妹子深吸一口烟,看着窗外的天空悠悠地说。

三三赶紧拿来话筒找来灯光师,吞下一颗抗抑郁药片洗耳恭听。

01 / 糖衣炸弹,看似治愈其实是致郁系!

致郁系,原指引起观众心情抑郁、情绪低落的作品;后以“丧”文化的形式向鸡汤肉麻主义叫板。

这个概念早在1998年发布恋爱游戏《白色相簿》后就诞生了(两性关系里总有令人低落抑郁的东西吧,三三不懂白学,怕被打死)致郁系第一次流行是在07年,《日在校园》的动画结局(极简地概括:一个涉及性爱、责任的三角恋,最后杀人的故事)致郁了不少观众,“致郁系”一词也就借着对于这部动画的吐槽而传播开来。 


到了2011年,动画《魔法少女小圆》彻底的让“致郁系”流行了起来。动画播放前无论是编剧作者的发言还是宣传片都是少女感满满的治愈系,到了第三集剧情突然开始充满黑暗,由于致郁系和治愈系同音,外加动画前期又是治愈系,于是就有不少人打着治愈系的旗号向别人推荐这部动画。从此致郁系一词就开始以治愈系的伪装开始大肆流行起来:故意将致郁系写成治愈系来钓鱼。(三三放下小本本,默默掏出了嘴里的鱼钩...


狭义上来看,致郁系作品一般都有社会的黑暗、无奈的现实、无力反抗的重压这一类的剧情,它从ACG圈内诞生,这类作品大多不是毫无意义地“致郁”,多少有其社会意义。当然含有血腥、猎奇一些令人不快镜头的作品也称作致郁系。

不知各位92中年人记不记得94年中国也有一部致郁动画:《魔方大厦》,小男孩莱克进入魔方里,走过一个个“国家”,最终“逃出”魔方,这部动画当年给包括三三在内不少宝宝造成了深刻的童年阴影!


明明是个儿童向的动画片,但配乐惊悚怪诞,有时候画风扭曲得可以说得上是《格尔尼卡》童话版,剧情不断传达成人社会的规则,充满强烈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色彩,尖叫、暴力、诡计、癫狂等元素不断出现;对当时就是个儿童的三三来说,郑渊洁简直是在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花式吓人!但三三还是欲罢不能地看了10集。

02 / 为什么我们会被悲剧色彩浓重的“致郁系”吸引

悲剧性与喜剧性与内容的关联不大,虽然人有共通的情绪,但对事物的看法毕竟是主观的,悲喜剧性与我们的审美机制有关。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Theodor Lipps)最早提出“审美移情”,即人在一定条件下感知外物时,不自觉的把自己主观感情意志等赋予外物,结果外物似乎也有了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等。比如落花本是自然规律,黛玉却因此伤怀。他在这之上提出“审美的摹仿”:人在聚精会神的观照中忘了自我,使意识完全进入到被观察的对象中去,主客体的界限消失,人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活动,从而产生紧张、轻松愉快等感觉和冲动,其实在无意中摹仿了对象。也就是说原来我们都在脑内角色扮演,无实物cosplay。

因为注重描写现实的残酷而“致郁”,也能带来观众对现实的反思,也算是致郁系比较激烈的“治愈”方式吧。《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意义是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能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

03 / 如何积极健康地致郁?生活里的“小确丧”

除了致郁影视文学作品受到关注,“致郁”还泛化为“丧”文化,进入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以戏谑的态度给你泼凉水。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曰万念俱灰(就是上面那些看多了需要吃药的),一曰踌躇满志(比如相信各种鸡汤营销成功学)。理智“致郁”帮你反手就是一巴掌打翻毒鸡汤,下面三三教你如何积极健康地致郁。

Step1:接受生活有时残酷的真实面貌

今年热门日剧《四重奏》就用一段又一段的日式哲学高冷地展示当代人生的各种“小确丧”:没有实力还空有梦想的人比只是没有实力的人还不入流、有时候夫妻就是可以分开的家人……四位主演冷冷地告诉你,不要对真实残酷的部分视而不见。


一定要喝汤的话不如来点心灵马汤,让人型马波杰克用蹄子打醒假装积极的你。

Step2:适度,无脑唱衰有哗众取宠之嫌

不过也有人表示看《波杰克》越看越抑郁,“致郁”标准本来就因人而异,三三友情提示大家量力而行,无脑唱衰除了有可能导致真的抑郁,还容易显得智商不足。

比如喜茶火了之后有人策划开店“丧茶”:标语“还饮?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服务员黑脸相迎、口味只有苦的程度可选、屠镇性侵电影循环播放……这种故意给用户找不痛快的商业模式根本就想搞个大新闻,让人忍不住想扎一个最佳创意纸锦旗送过去。

三三小贴士:小丧怡情,大丧伤脑啊!


参考文献:


孙雨竹.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1):75-77.

彭志勇.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8(3):16-19.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2024国誉设计大奖,让文具回归初心
    好的设计大道至简,文具也是。
    by 鲸鱼鱼鱼鱼子
    12 评论
    91 赞
    43 收藏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你过得还好吗?
      by 阿诚。
      17 评论
      141 赞
      39 收藏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4 评论
        73 赞
        43 收藏
          在大尺度情节中,被审判的究竟是谁|第8支事后烟
          谁才是可怜的东西?
          by 秩秩
          10 评论
          62 赞
          22 收藏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Banksy有新作啦!
            by 秩秩
            3 评论
            114 赞
            31 收藏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谁家正经人用广告做壁纸?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7 赞
              30 收藏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你们尽管捣蛋,反正宜家会出手。
                by 鲸鱼鱼鱼鱼子
                7 评论
                68 赞
                35 收藏
                  一篇长长长长长文,带你弄懂播客|创意笔记 01
                  你听播客吗?
                  by TOPYS.
                  9 评论
                  88 赞
                  4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