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帮我扔一张呗


1514

一周语文 ▎2015(14周) ▎2015-3-30~2015-4-5

为本周单字“审”,“审核”“审查”的“审”。汉字“审”为会意字,原写作“寀”或“審”。《说文-采部》的解释说,寀,悉也,本意为细察,引申义有详知、详细、清楚、周密、慎重、查问等。

本周二,来自媒体的报道说,近期,“英国一家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日前撤销了43篇论文,原因是认为peer-review(同行评审)程序作假。被撤回论文的不完全名单显示,其中有41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的大学和医院。”研究者方卿称,“从1665年法国的《学者杂志》(Le Jour nal Savants)算起,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已有3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同行评审已成为国际学术期刊稿件评审与质量控制的一种基本制度规范”……在遵循西方学术论文审核制度进程中,无论双盲审核还是单盲审核,“‘规则’与‘诚信’缺一不可。”

本周三,审视上周发生的德翼空客A320坠机空难,更多信息碎片得以披露整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卢比茨遭遇视网膜脱落的困扰,可能会有眼冒金星等症状。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卢比茨因此‘情绪近乎崩溃边缘’,担忧眼疾会导致他失去飞行资格。”“《费加罗报》30日报道,在德国之翼客机事故中涉嫌蓄意坠机的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执飞4U9525航班时,视力只剩下30%。”

最终,对一架坠机的审视必然回归到对一种文化的审视:“在一个奖励按部就班的社会中,系统是否缺乏发现危险信号的能力?而这些信号本来可以事先阻止卢比茨将一架喷气式飞机撞向山坡。如果德国社会应该承担责任,那么又是什么样的责任呢?二战结束了70年,德国还应该坚持把保护隐私放在首位,把可能有助于避免人类最恶劣行为的公开辩论放在第二位吗?”而对一篇退稿的审视也终于如此吧。

—————————————————————————————————————————

◎〖我也希望跟家人共进晚餐

来自科技自媒体阑夕微博推荐:“空难发生之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该条航线的另一些机长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请假,但是也有一位名叫Frank Woiton的机长,主动结束正在进行的休假,顶替同事驾机航行。起飞之前,他走出驾驶舱,和每一位乘客握手,安抚他们的紧张情绪,说:‘你可以相信我,因为我也希望跟家人共进晚餐’”……此语境中,“家”“晚餐”“共进晚餐”即普适价值——它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共通情感,都懂,无需再度翻译。

◎〖鼓掌操

来自泡网本周推荐,语出媒体人罗昌平。本周,博鳌论坛开坛,据媒体报道,在博鳌论坛“首次发声”的“中医药的国际化”专场活动上,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说,自己平时都是靠鼓掌锻炼身体,因为手上有很多穴位……此言引发海量吐槽:”晚清大臣张之万以起跪磕头为健身良法,其实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当然,别磕太用力。”(五岳散人)“难怪两会代表委员们都很健康。”(新闻不发炎)“似乎有必要来一套‘鼓掌操’,直接干掉大妈的广场舞!”(罗昌平)“还可以考说假话锻炼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Road_Runner)……李定义域中的“鼓掌”或许并非众大咖定义中的“鼓掌”,可那些引申义的鼓掌的确微妙尖锐,有时候,借题发挥是有可题可借吧。

◎〖否则哪会把“斧正”写作“扶正”呢?

来自文汇学人新一期对学者陆谷孙先生的采访。回答“编词典是否也算是学术研究”一问,陆先生答案肯定:“这一点我也很困惑,似乎受众面太广的都不是学术。通俗地讲,就是大多数人看不懂的,少数专家就懂,而越是小众,往往越容易进入高精尖、高大上的排外式俱乐部,接地气的就不行……殊不知,编纂词典同样涉及理论问题,而受益者又多得多。搞学术研究的本身,可能无时无刻不在查词典吧,否则哪会把‘斧正’写作‘扶正’呢?”

◎〖你谢见

网络熟词,是“你好谢谢再见”压缩格式,非常规。早在2010年前后,豆瓣即已出现以“你谢见”为名的豆瓣小组,及至2015年初,微信新年签流行文本中,随即出现以“你谢见”为主题的签文……此类网络压缩常不合规矩,它跟“断舍离”之类又像又不像,更中国,更任性。

◎〖一头侥幸撞上风口得以自由飞翔的猪

语出饭友夜骸饭文:“许多成功人士的演讲,听起来像一头侥幸撞上风口得以自由飞翔的猪,在半空中俯视着芸芸众猪,用风轻云淡的口吻说:‘在猪圈里生活的猪认为飞翔是一种病’”……如今对“成功学”的厌倦早已万众一心,可它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世俗显学,对它的吐槽和清算不是太多,而是相反。

◎〖圈层消费

语出作家吴晓波博文,原题“2015年以后,中国的钱将存在四个地方”。所谓“圈层消费”基于吴晓波有关“圈层”的概念设定:“这个世界出现了圈层,我们为什么不知道鹿晗,为什么不知道天蚕土豆,因为出现了圈层消费……80后90后掌握消费的主导权”……如此,“圈层消费”大致即所谓后喻文化的升级版或消费主题版?其要义当属所谓“互联网+”概念中的主题部分——匍匐于“消费”之下,谁敢免俗?

◎〖死亡是突然而立即的

来自泡网本周推荐,语出法国马赛调查人员有关德翼航空4U9525航班撞山坠毁事故的答疑要点:“撞山最后时刻能听到哭喊声,‘死亡是突然而立即的’。马赛调查员罗宾称:‘我们只是在最后几秒听到尖叫声,机上人员是立刻遇难的。’”

◎〖专业性丑闻

语出学者刘远举周一博文,原题“崔永元用诡辩‘战胜’科学”。文章认为,新近,崔永元在复旦新闻学院讲座上与复旦搞生物科学的卢大儒教授当面质疑,“场面火爆”,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刘先生认为:“在崔永元用辩论甚至诡辩的态度对待来自科学界的质疑时,仅仅因为他有名,他还是能赢得他们的掌声。所以,崔漏洞百出的纪录片在当天晚上没有遭到质疑,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性的丑闻。”

◎〖试看天下谁敌谁

来自南方周末新一期,语出作者毕星星钩沉短文,原题“‘文革’中的劳模”。文章记叙语录“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晋南版生成的奇异过程,诡谲蹊跷,既有喜感,亦含深黑。“在晋南我的老家,说起这一句语录,朋友们经常却是略有改动。大家喜欢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敌谁!”一边说,一边要做出慷慨激昂,摩拳擦掌,天下无敌的样子。当然有时候也是挤眉弄眼,一脸坏笑。让你知道,这是故意搞笑,里面有文章”……从“谁能敌”到“谁敌谁”的演变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确定”向“不确定”的转义过程,微妙而诡谲。

◎〖互呵

语出作家雷克微博。针对那则@给他的中国达人秀外国友人秀红歌视频,雷克写:“看完后我觉得中文需要个新词儿:‘互呵’”……这位歪果仁果然深谙中国文化的当代微妙处,他知道,有时一句“呵呵”乃至互动的“互呵”,胜过千言万语。

◎〖醒来就是从梦中往外跳伞

语出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诗作。本周,来自媒体的消息说,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于瑞典当地时间3月27日因病辞世,这一天,距离他84岁生日还有不到20天。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将诗歌始终视为手工业品,恪守手艺人的精致和骄傲,在诗坛享有一种神秘、心照不宣的声誉,是当代许多诗人的老师。”

◎〖我是打手

语出编辑陆晶靖微博:“我是歌手这种节目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暴力又不色情,下次不如搞我是杀手,最起码也弄个我是打手”……从“歌手”到“打手”,应该不全是对“歌手”有意见,而是对只有歌手审美倦怠乃至审美厌恶?

◎〖大哥,帮我扔一张呗

语出饭友地下天鹅绒饭文:“酒仙桥这边的人民真是淳朴又诚恳,路边发传单的小伙子们都不讲‘健身了解一下么’‘楼盘感兴趣吗’,全是一边递给你小广告,一边试探着问‘大哥,帮我扔一张呗’‘大姐,前面有垃圾箱’。刚直不阿,感动中国”……对比“朝阳区群众”,“酒仙桥群众”果真当得起感动和中国,多实诚的酒仙桥。

◎〖知乎气质

语出评家耳帝微博:“胡彦斌是流行音乐界的‘理科男’,我看了他讲解自己改编歌曲的视频,挺佩服,可以耐心到某个字的共鸣腔转换,某一处节奏的切分,都非常详尽、务实、憨厚、毫无大师企图心。他有知乎气质、技术宅的精神,而缺少豆瓣情趣,非理性的闪光,这很正常,可粉丝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偶像只是一个出众的凡人”……对不上知乎的人而言,“知乎气质”一说仍嫌蒙昧,但知乎用户知道,它的气质中最要紧的是精准和确切。而“出众凡人”也是个好概念,它远离所谓惊世骇俗的“英雄”,而更接近那种出众的大众。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谁家正经人用广告做壁纸?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60 赞
    31 收藏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你们尽管捣蛋,反正宜家会出手。
      by 鲸鱼鱼鱼鱼子
      7 评论
      73 赞
      38 收藏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5 评论
        76 赞
        46 收藏
          老旧建筑的结局,不必都是拆除重建丨友好城市大挑战
          城市故事,需要一些具体的落脚点。
          by 毛毛.G
          4 评论
          52 赞
          27 收藏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你过得还好吗?
            by 阿诚。
            17 评论
            146 赞
            42 收藏
              为什么是史铁生,成了当代互联网嘴替? 丨灵感手抄本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by 毛毛.G
              2 评论
              63 赞
              49 收藏
                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我用AI完成了创作产能的越级”
                by 秩秩
                4 评论
                54 赞
                2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