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星星孩子同画画|关爱自闭症艺术共创展
地点
深圳风火G&G创意社区 TIGER ROOM
时间
2021-07-18 至 2021-08-10
费用
0
类别
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艺术品创作)
主办
小盒子工作室

 

- 展 览 简 介 -

PREFACE


小盒子工作室关注自闭症儿童公益事业,从2011年至今已有10年之久。期间小盒子学员们为星星儿童的画作所配的现代诗,或为他们发声而创作的画作在全国多地展览。今年,我们发起【与星星孩子同画画,艺术共创活动】,以2X2X2的方式——2位星星孩子,2位小盒子工作室学员,2位艺术家,用星星作为主要元素,创作大型画作。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逻辑,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星星孩子的直觉,孩童的纯真,以及艺术家的社会性思维,三者结合,以这样一种带有实验性的方式去探视视觉艺术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相互刺激,得到新的灵感。与此同时,艺术成为了一种更好的沟通媒介,让星星孩子将绘画作为自己的语言,打开人际沟通的大门,走进社会和公众视野。本次活动的共创画作,将于7月18日至8月10日,在深圳G&G的老虎展厅展出。

共创绘者:自闭症艺术家祝羽辰(20岁)、邹耀然(19岁),艺术家高少康、邸翩,小盒子工作室学员代表欧阳心烛(15岁)、张心馨(12岁)。“点点微光,照亮远方。“虽然是极微细的力量,但仍希望通过小小的艺术共创活动为所有自闭症家庭发声,并能持续地帮助更多的星星孩子建立自信,找到社会性出路。

自闭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不解之谜,其疗愈是一段和无知与不确定性抗争的旅程。有一个比喻,说自闭症的儿童是星星的孩子,他们来到地球上,却不明白我们的逻辑,竭尽全力想融入一种他们似乎永远无法融入的生活。自闭症剥夺了人类的社会化功能,使他们难以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解读和表达情感,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由于上述原因,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他们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外界隔离。但是一个人的孤独,并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是整个家庭的孤立无助,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对未来深感茫然后的流离失所。星星的孩子,被放逐在地球上,而被放逐的似乎不止是孩子。

 

“与星星孩子同画画”是一个展览,也是一个长期的艺术共创计划。艺术家与孩子们共同创作,让在艺术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们,走出自己的世界里,来到公众的视野中。通过合作,艺术家与星星孩子也会从对方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希望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艺术共创计划,通过不一样的思考逻辑,创造更多元化的艺术作品。我们相信,只要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星星的孩子也终将有所作为。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对待特殊群体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本质上是怎样的人,也决定了这个社会所呈现的形态。

 

 

————2021年7月,小盒子工作室

 

 

为什么要做艺术共创计划?

 

普通的孩子长大了可以融入社会,参加工作。但是自闭症的孩子在成年后的就业率不到1%,并且大多为刻板的无创造性的工种。神经系统的发展障碍让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社会结构,以及人与人的交流互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缺乏社会化的功能,令他们成年后依然难以独立照顾自己,这是家长们最担心的。

 

由于有大量的独处时间,所以很多自闭症孩子常常以画画打发时间,或是舒缓自己的情绪。经过长时间的专注创作,很多自闭症孩子都表现出在绘画方面的特长,并且由于思考和观察方式的不一样,和自身感官系统的敏感,令到他们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质,风格独特。

 

于是我们萌生了这个“艺术共创计划”,联合身边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朋友,和星星孩子们一起创作,让他们与生俱来的、直觉上的、纯粹的表现和艺术家或设计师的作品结合,互相注入新的灵魂,而同时又可以让自闭症的孩子们有目的有主题地进行创作,在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成长自我。通过这样的合作,让自闭症孩子们的作品更成体系,更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X2X2

Let us draw together!✨ 

共创艺术家简介

 

星星孩子 祝羽辰✨

2000年生于武汉,性格开朗,内心纯净,坚持学习,热爱劳动,积极上进,从不放弃。他从小喜欢画画,2017年在文华书城举办《十七光年》个人画展,三幅画作被李可染画院收藏,为普玄老师的长篇小说《疼痛吧指头》插图五幅,多次参加法国界外双年展,不少作品被公益收藏,有作品在米兰世博会展出。他喜欢唱歌,爱听乐曲,葫芦丝十级考级优秀,是武汉市小蜗牛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除了喜欢画画,唱歌,羽辰还喜欢游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项目,是个勤劳勤奋招人喜爱的小伙子。

 

星星孩子 邹耀然

2002年出生,性格温和,内心纯净,热爱劳动,勤奋好学。2004年确诊自闭症,先在专业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后在家进行疗愈辅导。他热爱画画,用绘画来记录生活,表达感受,舒缓情绪。在妈妈的耐心引导和美术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学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武汉市“星儿杯”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特金奖,多次参加法国界外双年展,多幅作品被公益收藏,有作品在米兰世博会展出。他不仅爱画画,还喜欢旅游、喜欢看书,喜欢音乐,尤其喜欢打架子鼓。

 

艺术家-高少康

⾼少康,著名设计师,靳刘⾼设计合伙⼈。 2000年毕业于⾹港中⽂⼤学艺术系,2002年获取志奋领留英奖学⾦,并赴伦敦印刷学院进修设计硕⼠课程。现任靳与刘设计合伙⼈,为中国与⾹港设计界的代表⼈物。 专注设计专业发展⼆⼗多年间,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诚与探索。多年的创作经验及敏锐的洞察⼒,高氏的艺术作品渗透出独特的视觉⾯貌。艺术作品曾于今⽇美术馆“两地三代四⼗载”、“透镜-2017中国当代艺术展”、香港水墨艺博、大板“unknown asia”中展出。作为策展人,高氏联合策划了“真心应物-当代佛教生活美学展 (2019)”、“香云见萩-国家非遗香云纱跨界艺术展(2019)”、“创艺互联-大湾区艺术设计展览系列(2020-)”等创意艺术展览。

“我家里有一个孩子属于自闭症系谱,虽然没有自闭症孩子的社交障碍,但他亦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星球。作为父母,或是普通人,我觉得通过艺术与孩子相处沟通,其实都是美丽的事情。愿我们以温暖包容孩子,让他们以艺术继续发亮。”

——高少康

 

艺术家-邸翩

小盒子工作室创始人

艺术家,插画师,跨界实验戏剧创作与文学创作。


自闭症公益漫画“喜禾的盒子“原创作者作为驻留艺术家旅居德国柏林、美国旧金山等,在国内外举办多次个人展览和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公益艺术展览,如《敢爱公益.每颗星星都闪亮》(上海外滩美术馆)《我想将天使的小礼物呈上》(广州柱美术馆)《我心中的乌托邦》(柏林)等。

“幼年时期的我几乎没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不知道害怕;听不懂带有比喻意义的句子,但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听过的故事;难以理解社交行为,无法融入群体,只吃白色的食物等。这些有点不同的特质总会引起身边孩子的好奇或排斥,如通过拿走我的东西或推我下楼梯等的行为来试探我的反应。人们抗拒与自己不一样的事物, 并通过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划分界限,这让幼年的我感到十分困惑。因此,我在成年之后的创作总是围绕自闭症展开。希望借此话题隐喻或是反思,每个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对待那些所谓“不一样”的群体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本质上是怎样的人。也希望帮助自闭症系谱患者,在一个对“不一样”感到恐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邸翩

 

小盒子学员-欧阳心烛

15岁,一两岁就开始喜欢画些简单的画。从四年级开始到九年级已经在小盒子学习了六年。

画画已经渗透在生活当中,只要有笔就会忍不住地开始画,画脑子里奇怪的想法或画见到的不同的人。有的时候会思考如何画的与众不同,从而挑战自己。而在没有画画的工具时也会拍一些照片,通过看一些摄影作品来学习如何把有意思的画面定格在照片里。

 

以小艺术的身份参与小盒子国内外的展览活动。

展览包括:

2018年7月《我想将天使的小礼物呈上》关爱自闭症公益创作展,广州柱美术馆

2018年9月法兰克福书展,德国

2019年10月《我想将天使的小礼物呈上》北京站

2019年6月《我与阿面的故事》不方便面馆商业插画展,广州

2019年8月《我心中的乌托邦》,德国柏林

2020年1月【快乐舟大型墙绘创作】,广州

其绘画作品运用于服装品牌BANXIAOXUE的服装系列上

小盒子工作室里有潜质的接班人,其艺术创作风格独特观察细微,辨识度极高。

小盒子学员-张心馨

12岁,6岁开始跟随小盒子工作室邸翩老师进行系统的绘画训练。以小艺术家身份参与小盒子工作室在国内外的多个展览。展览包括:2018年7月《我想将天使的小礼物呈上》关爱自闭症公益创作展,广州柱美术馆2019年10月《我想将天使的小礼物呈上》北京站2019年8月《我心中的乌托邦》,德国柏林2020年1月“百变小蛮腰·活力新广州”创意设计展


小盒子工作室里有特点的小艺术家,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喜欢不同寻常的思考方式,不盲从主流的创作概念,不固守传统的创作模式。渴求原创,在她的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全新的意义和全新的故事。

 

2X2X2

Let us draw together!✨ 

共创现场

关于小盒的工作室的故事
小盒子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由多位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创办。以艺术家带动小朋友共同创作为核心理念,在中国打造新少儿包豪斯,旨在结合现代艺术的理念,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小艺术家。引导学生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哲学的思维去理解世界,并自我成长。小盒子工作室在成立以来的近十年间,举办了多场公益展览、艺术画展。其中包括《我有一点喜欢你》方所书店、《我想将天使的小礼物呈上》柱美术馆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我心中的乌托邦》德国柏林儿童美术馆等。


特别鸣谢
深圳烽火G&G创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