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就能看到实体的爱情长什么样子了-倉俣史朗 | The Designer's Designer [28]

The Designer's Designer专栏简介:


设计师们的心里都有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 (又或许只有一两个) 布满了对他们设计路上曾有启发或影响的名字。

名单上的人也许家喻户晓,又或名不见经传。他们也许没有追求过世界定义的成功,但却活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他们的作品与人生的哲学,都紧紧地抓住了那些梦想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们的心。




在西方的美术史里,艺术品与工艺品总是被放在两个不同的分类内,两个界别里的作品甚少有难以区别的情况。这个现象到上个世纪的初代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兴起才开始转变,但是两者还是主要在各自的领域内蓬勃发展。至于在邻近的日本,状况刚刚好相反——在日语中,“艺术”是一个外来词,在19世纪后期才引入。在此之前,他们用“工艺”和“技能”等词表示绘画、雕塑以及装饰艺术与设计。而这个艺术x工艺混沌一体的概念对于理解日本文化美学甚为重要。



这个传统东方美学中混沌的概念,被仓俣史朗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没有把自己困在一个既有的框架里 ,而是四方八面地吸收融入了与时并进的概念,与他的伙伴们带领日本成为20世纪后期的设计强国之一。



出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他,于成长期见证了美国的暂时统领与战后缓慢的经济复苏。先学习了木工,就业,然后再去念了生活设计科(建筑/家具等),再投身于大型企业。在他刚开始投身社会的50年代,日本还未探索出自己的现代设计理念,本土制造的物品多以仿冒欧洲或者美国的设计为主。比如说,在学的时候,课程主要为学习欧美的设计,他们的课室在一个日式房子里 ,大家坐在榻榻米上、倚着矮桌听课,可是却要一直抬着头学习研究西方家庭使用的高脚椅子。敏锐的他当时已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未来的设计方向会在已有的基础上作出改良。



毕业后,他陆续在两家知名百货公司负责包括橱窗设计在内的室内设计,累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30岁前后他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当时是6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开始起飞;与此同时,新的人工物料以及制作方式亦开始被设计师们广泛使用。在这种接近“日本设计空白期”的时代背景之下,仓俣的工作伙伴与好友们(包括但不限于:安藤忠雄、横田忠则、矶崎新和、三宅一生⋯⋯)都于各个领域挥洒着传统的日式美学,碰撞西方的设计观念,共同铺起了日本迈向世界设计大国之一的路。



世间普遍认同关于日本设计师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对细节精准的追求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仓俣就算在这闪闪发亮的朋友圈中,也是有出了名的对材料及技术加工等监控得非常严谨。跟他合作的生产商与职人们,每每都会笑称制作过程为格斗;虽然每一次都使人觉得饱受苦难,但是可爱的仓俣总是会带着各地的好吃手信笑咪咪地来访,一边鼓励着他们继续努力,一边指出:「啊-这儿好像相差了1mm,请再帮我重做一次:)」成品产出后带来的成就感与感动似乎总能让工匠们忘却过程的辛劳。



事务所开设大概两年以后,他已经着手承包了不少前卫的室内设计,带着反叛气质、色彩斑斓却又流畅简单的作品们助他成为了炙手可热、别树一格的设计界宠儿。他的室内设计作品普遍处于半私人空间内,比如说商店、餐厅、酒吧等,大部份亦都同时成为了设计界人士交流的重地。他总是说,商业设计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你会知道他们是一次性的,同时具有消灭性与实验性,亦同时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插曲。像是短暂地让用者处于梦中,但又能随时抽离。



与他的理论回响着的作品们,似乎总是呈现着一种如梦似幻的状态。无重力飘浮、七彩光线折射、玻璃破碎的瞬间、固体物件不可能的动态,都被他从梦境中一一抓到现实里来,定格变成了家具。



形式追随功能这个工业设计原则,虽然说授课中一定有被提及,但是他应该从来没有把它记在笔记本上过。与其注重功能,他认为物件给予人的感动或是感觉更为重要。 「设计的功能当然不仅仅在于其实用性,它的装饰性也应该被视为一种功能。」从设计跨越到艺术的概念,与80年代前期意大利的孟菲斯的理论不谋而合。



这也不是无迹可寻。在学的时候已对意大利设计杂志《domus》相当热爱的他,对于意大利的设计发展一直保持高度注意。成立设计室后亦同时向杂志自荐,成功让杂志刊登他的作品介绍,一点点地打开了国外的知名度,在70年代后期更变得享誉国际。 1981年孟菲斯集团在意大利成立的时候,他虽然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也被邀请加入,成为了孟菲斯集团里的唯一一个亚洲成员。



被他谦虚地形容为师傅(Mastero)的孟菲斯集团主脑埃托尔·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同样时常天花乱坠地称赞仓俣,两人互敬互爱的关系,以及两人作品外表迂回却又概念归一的映趣,使得在两人辞世已久的现在,也常被发展为展览的主题。



事业还在高峰的1991年,他突然因急性心脏病于巴黎离世。那时他才乔迁巴黎不久,设立了新的事务所。


到他的设计生涯后期,由于受到孟菲斯概念影响,他对设计概念的追求,已完全融合了艺术家的观点。他认为与其将设计定义为追求功能和效率的工具,倒不如重新思考,将设计为一种精神探索的媒介,去尝试描绘人们生活中虽不可见,但必不可少的存在,例如爱情和梦想。假若他没有突然离去,我们或许可以窥探一下被设计为实体的爱情,(至少在他的梦中),到底长什么样子。


*All images are from the internet.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网看一下(只有日文版):

http://e-daylight.jp/interior/designers/shiro-kuramata/products/index.html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喂!别扔那块吊牌!
    小小的吊牌,大有玄机
    by 秩秩
    4 评论
    72 赞
    43 收藏
      地铁站里有一道彩「红」,是青春的颜色啊
      青春期的脸红全被《跃动青春》搞明白了。
      by 鲸鱼鱼鱼鱼子
      6 评论
      81 赞
      59 收藏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你过得还好吗?
        by 阿诚。
        17 评论
        139 赞
        39 收藏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Banksy有新作啦!
          by 秩秩
          3 评论
          112 赞
          30 收藏
            饿了么春分短片:春分,春天的精分
            by 舂箐余
            6 评论
            124 赞
            59 收藏
              在大尺度情节中,被审判的究竟是谁|第8支事后烟
              谁才是可怜的东西?
              by 秩秩
              10 评论
              60 赞
              22 收藏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谁家正经人用广告做壁纸?
                by 鲸鱼鱼鱼鱼子
                3 评论
                57 赞
                30 收藏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你们尽管捣蛋,反正宜家会出手。
                  by 鲸鱼鱼鱼鱼子
                  7 评论
                  68 赞
                  34 收藏